獨立咖啡館,正悄然興起(上)
上海是全世界擁有最多咖啡館的城市,甚至是紐約的3倍之多。在美團今年發布的《上?Х认M地圖》中,有兩組有趣的數據:
1.占據上?Х瑞^主流的,不是星巴克、Costa這樣的大型連鎖咖啡店,而是門店數量在10家以下的獨立咖啡館,有4239家,超過了六成。
(資料圖片)
2.2020年,上海獨立咖啡館的客單價反超連鎖品牌咖啡,達到了65.4元。
咖啡
圖片來源:pixabay
在咖啡市場相對成熟的上海,獨立咖啡館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冒出。從中我們能看到怎樣的消費趨勢?獨立咖啡館為何應運而生?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
1.什么是獨立咖啡館?與連鎖咖啡館有什么區別?
2.歷史上的咖啡館是怎樣的?獨立咖啡館興起的背景是什么?
3.獨立咖啡館在發展過程中有著怎樣的困難?
一、獨立咖啡館,在商業化的世界講點情懷
相比星巴克、Costa等連鎖咖啡店,獨立咖啡館更小眾——門店數量不多,菜單有限,裝修風格往往更有個性。他們更注重咖啡本身的風味、咖啡豆的品質,以及用戶體驗。
比如,每一款咖啡的豆子都有自己的“身份證”,標注產地、莊園、處理方法以及對應的風味描述;
咖啡師會為你手沖咖啡,做一個精美的拉花,同時與你耐心交流。
獨立咖啡館與連鎖咖啡館,一個講情懷,一個商業化。
在獨立咖啡館里,你可以看到手沖壺、濾杯、分享壺、手磨、虹吸壺等精品咖啡器具;而連鎖咖啡館配備的往往是標準化的意式咖啡機。
精品咖啡器具
圖片來源:公眾號@叁言梁語
在獨立咖啡館里,每一款咖啡的制作手法都不一樣,咖啡豆有淺烘、中烘、深烘,咖啡沖泡手法各有不同;
而連鎖咖啡館選用的都是深烘的咖啡豆,這樣豆子的風味可以保存久一些,以便于從一個地方統一烘焙好,再配送到各個店面。
咖啡豆烘焙程度
圖片來源:公眾號@叁言梁語
在獨立咖啡館里,你可以看到咖啡師精美的拉花,比如愛心、郁金香或楓葉等圖案?Х葞煏䴙槟憬榻B豆子的產地、這杯咖啡的沖泡手法,以及不同手法制作出來的咖啡風味,讓顧客在品咖啡的同時還能交個朋友;
而連鎖咖啡館的目的只有售賣咖啡,平均接待每位客人的時間也許不足1分鐘。
咖啡拉花圖案
圖片來源:公眾號@咖啡工房
如果說,連鎖咖啡館的最大功勞,是讓咖啡得到迅速普及;那么,獨立咖啡館則是還原了咖啡館的本源色彩,提供一片思想交流的凈地。
二、歷史上的咖啡館,思想交流的聚集地
翻開咖啡館的歷史,咖啡館從來不只是售賣咖啡,更多是作為信息交流場所。
咖啡具有提神解乏的功效,當人們投身于咖啡消費,公眾社交氛圍也就形成了。咖啡館順理成章地成為人們交談、閑聊、交易的地方。
在17世紀的英國,咖啡館獲得了傳統酒館所沒有的「政治正確」的認知。
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進入「清教主義」當政時期。清教當局把飲酒、娛樂視為引人墮落和毀滅的罪惡,嚴加管控。
而咖啡作為一種健康飲品,不會讓人酩酊大醉,在禁酒的伊斯蘭社會盛行,因此也被有清教信仰的基督徒所認可。
除了日常消遣,咖啡館還成為了學術與商業繁榮的溫床。
在牛津,志趣相投的大學才子在咖啡館里自由聚會、讀書、研討學術,形成拓展科學知識的新空間。
咖啡館有別于紀律嚴明、教學刻板的大學課堂,與其形成補充。
顧客以1便士買1杯咖啡,就可以在咖啡館里消磨一整天,因此,牛津的咖啡館還有一個別號——“便士大學”。
與此同時,咖啡館還孕育出了「商業沙龍」的概念。
1668年,一位名為愛德華·勞埃德的英國人,將經營的小咖啡館打造成為商業沙龍,并成立了世界保險行業中名氣最大、歷史最久的保險公司——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
從那時起,商業沙龍的想法在歐洲逐漸傳播,1654年的意大利、1672年的巴黎、1673年的德國,相繼有了自己國家的第一家咖啡館。
商業、政治、藝術、街談巷議,社會各階層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聚集于咖啡館。漸漸地,咖啡館成為極具社會影響力的公共機構。
三、連鎖經營模式,締造星巴克奇跡
咖啡館從誕生之初,便有思想交流的基因。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星巴克提出「第三空間」的概念。
除了家和辦公室,咖啡館將是享受生活、與人交流的第三空間。
在中國,星巴克也成為大眾心目中約會、議事,甚至是高中生做作業的首選之地。
從1971年成立至今,星巴克帶著美國餐飲業「連鎖經營」的創新模式,席卷全球。
目前,星巴克在全球82個市場,已擁有超過32000家門店。在中國內地200個城市,開設了5100家門店。
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商業地產快速發展,星巴克也由此加快開店速度。
在2011年-2012年間,星巴克入駐了56座城市,比前十年入駐29座城市的記錄,足足翻了一倍。
而中國本土品牌瑞幸咖啡,在近4年也以瘋狂的開店速度,締造另一個“星巴克奇跡”。
瑞幸摒棄了星巴克主導的「第三空間」消費概念,只提供咖啡產品。它的線下門店,大多為20-60平方米的“快取店”,更像是一個對用戶的服務觸點,而不是服務載體。
可以說,瑞幸的小店連鎖經營模式,在高效踐行著中國近幾年流行的「互聯網模式」。
互聯網模式下,產品初期可以不盈利,重點在于大量獲客形成規模效應,使邊際成本逐步遞減。
瑞幸在發展初期,以高額優惠券吸引大量用戶,而后通過規模效應實現扭虧為盈。
在咖啡館連鎖率的提升下,咖啡在核心城市被廣泛接受,在二三線城市也具備了較大影響力。
*本文為叁言梁語(ID:Whispering22)原創,不代表FoodTalks立場,轉載請聯系出處。原標題:消費趨勢 | 獨立咖啡館,正悄然興起(上)
加入微信群
關注公眾號
點擊獲取更多全球食品資訊
延伸 · 閱讀
- 2023-05-11僅憑咖啡館渠道,能撐起多少植物奶想象
- 2023-04-16焦點播報:京東超市發布預制菜年度戰略
- 2023-03-22全球觀點:全國咖啡館都在上“1升冰美
- 2023-03-20天天視點!為什么上?Х瑞^門口,最近
- 2023-03-13【環球聚看點】外賣月銷5000+單,這家
- 2023-03-02世界短訊!四五線城市咖啡館,走到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