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新:“百億益生菌”的飲料,到肚子里還有幾個益生菌?

2022-12-27 10:11 來源:互聯網

含有益生菌的飲料大家肯定都喝過,X全、X樂多、X益添等等。在包裝上,也會強調含有100億乳酸菌之類的字樣。

“100億乳酸菌”!這聽上去就像一支浩蕩的援軍,立刻就會幫我們建立起強大的健康長城。


【資料圖】

益生菌飲料

圖片來源:unsplash

不錯,益生菌飲料聲稱的功效,有部分是有依據的。

以乳桿菌()、雙歧桿菌()和鏈球菌()為代表的益生菌,在進入腸道之后,可以顯著改善已有的便秘[1]、腹瀉[2]癥狀;長期攝入益生菌,還可以緩解腸易激綜合征[3]。

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那“100億乳酸菌”到你腸道的時候,還能有足夠的幸存菌——因為從生產出來到最后喝,益生菌一路都在折兵損將,到達腸道的時候,還有幾億或者幾百都難說。

一、儲存運輸:熱死冷死

益生菌也是細菌,同樣對溫度非常非常敏感,在4到8℃才能活得最好。

可大多數飲料,都沒法從工廠開個水龍頭,讓消費者直接喝新鮮的,而是要經過包裝、運輸、儲存、售賣的環節,才能到消費者嘴里。

這就意味著,冷藏車、冷藏倉庫、冷藏柜等等設施組成的冷鏈,對益生菌飲料來說非常重要;你把益生菌飲料買回家后,放在冰箱里,也非常重要。

如果上述某個步驟出了差錯,導致飲料里的益生菌失活,那這瓶益生菌飲料,大概就會變成一瓶糖水。

冷藏柜里儲存乳酸菌飲料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那如果把益生菌飲料凍成冰塊,會不會省事一點呢?

并不會,因為益生菌會被凍死。結冰的過程中,含水量很高的細胞質體積變大,會把益生菌的細胞膜給撐破,益生菌因此就死掉了。這樣一來,你得到的也不是益生菌冰棍,而是一根糖水冰棍。

二、喝進肚子:各種死

歷經儲存和運輸,幸存的益生菌被你喝下,嚴峻的考驗再度開始。

第一道關口就是口腔。

人類唾液中含有少量的溶菌酶,能殺死部分細菌,管你是不是益生菌。

所以要喝就趕緊喝,別抿一口還細細咂摸味道。

第二道關口是。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pH值甚至可低至1以下,屬于不折不扣的強酸。在通常情況下,胃酸能殺死食物中的大部分細菌,但是……它也并不會區分致病菌和益生菌。

胃部進行消化

圖片來源:giphy

即使到了終點腸道,益生菌也難逃追繳:一方面的威脅來自膽汁,它能溶解細菌的細胞膜;另一方面則是腸道原住細菌的“排外”。

二、死傷過大,數量來湊

就算一路冷鏈到嘴邊,益生菌最終還是會死傷許多,那益生菌飲料是騙錢的嗎?

倒也不是。

大力出奇跡,菌海戰術在這里也是管用的。雖然益生菌在一路囧途上損失慘重,但只要基數夠大,哪怕只剩下1%能夠活著抵達腸道,數量也頗為可觀了。

所以,標著“100毫升含1億活菌”的飲料(這是符合國家最低標準的乳酸菌飲品,活菌單位是CFU,即“菌落形成單位”),出廠時一瓶幾億活菌,就算剩下1%也是百萬級別——這對大部分人的腸道健康來說,也是有一定好處的。

更何況大多數益生菌飲料的活菌水平遠比“每100毫升1億”要高。

益生菌和腸道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不過,健康人群的腸道中,本來就有數量比較穩定的益生菌了。

偶爾喝一瓶益生菌飲料補充一點,有好處,但不明顯,也不持久(還要注意全程冷鏈,免得這一點健康上的好處都沒有了);

長期喝的話,一是錢包受不了,二是身體受不了——為了掩蓋發酵帶來的強烈酸味,益生菌飲料中都會添加大量的糖,有的飲料比同容積的可樂含糖量還高。

保障基本的腸道菌群平衡、健康,靠均衡飲食同樣可以做到。

真正需要補充益生菌的,是腸道菌群出現障礙的人,他們所需要的益生菌那就是藥物制劑了,得去醫院開、去藥店買,光靠喝益生菌飲料是完全沒法治病的。

參考文獻:

[1] Waller PA, Gopal PK, Leyer GJ, et al. Dose-response effect of Bifidobacterium lactis HN019 on whole gut transit time and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adults. Scand J Gastroenterol. 2011;46(9):1057-1064.

[2] McFarland L V. Probiotics fo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 difficile Infections: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Antibiotics (Basel). 2015;4(2):160-178.

[3] Whorwell PJ, Altringer L, Morel J, et al. Efficacy of an encapsulated probiotic 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35624 in women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7):1581-1590.

[4]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 Global Guidelines: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5] 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 中國微生態調節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0版)[J].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20,32(8):953-965.

[6]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 益生菌"量效關系"的科學綜述[J]. 中國食品學報,2022,22(7):443-454.

加入微信群

關注公眾號

點擊獲取更多全球食品資訊

延伸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