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水蜜桃帶動一方大經濟?農業創業創新板塊。
江南的冬至,清寒冷冽,一碗甜心暖胃的桂圓煮雞蛋開啟了三星村村民應華興的一天。臘月的桃園是寂靜的,赤條條的桃枝趁著沒有花和葉的攔阻,瘋狂地填補天空的留白,可這對桃農來說卻并非好事,“冬至前后修桃枝”,是當地桃農保證來年蜜桃豐收的“不傳之秘”,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份因時而作的堅持,讓一枚小小的水蜜桃身價倍增,也為鳳橋人民的共同富裕生活,增添了一味幸福的甜味劑。
鳳橋水蜜桃種植歷史悠久,只是那時的桃還只是果小味澀的“零嘴”,真正形成與當前味與型相似的水蜜桃,還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而應華倫和應華興兩兄弟,就是這鳳橋水蜜桃的種植先鋒人。時至今日,鳳橋鎮不僅成了遠近聞名的蜜桃之鄉,2018年鳳橋水蜜桃也成為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圍繞這一特色產品,鳳橋鎮大力發展起了旅游經濟,嘉興市桃花節、南湖區鳳桃節等多個以桃為主題的特色節日相繼呈現,美麗鄉村多點綻放,全域旅游畫卷也在徐徐展開。
近年來,鳳橋水蜜桃已經逐漸走出了最初的粗放種植方式和無序經營模式,經過幾代桃農和當地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鳳橋水蜜桃正在一步一步建立起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的品牌形象。直播賣桃、統一標識、開設線上旗艦店、牽手專業物流等多路并走,為這枚小小的水蜜桃插上了飛出長三角的翅膀,也讓桃農們的口袋有了越來越鼓的理由。
截至2021年,鳳橋鎮水蜜桃種植面積已達7500畝,畝均收益能夠達到16000元。作為有限的時令水果,如何在穩住水蜜桃銷售基本盤的同時,創造更大的市場經濟價值,為當地經濟注入更多的產業活力,形成多方聯動的迅猛發展勢頭,鳳橋鎮在2019年成立南湖區水蜜桃產業農合聯的基礎上,廣泛挖掘桃產業周邊發展潛力,形成了以“樂淘桃”為品牌標識,桃花釀、桃源雞、桃花宴等多種產品聯動的桃IP產品,將桃子產業鏈持續拉長。
立足新發展階段,在致力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新賽道上,鳳橋鎮還將持續打磨水蜜桃產業金字招牌,引入更多、更優質的水蜜桃培植技術,開發更新、潛力更大的銷售模式,聯結更快、更便捷的物流渠道,將鳳橋水蜜桃品牌推得更遠、更知名,為鳳橋鎮人民譜寫更美妙動聽的共富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