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打造一套加盟商無法拒絕的單店模型

2022-06-25 17:05 來源:互聯網

如果單純的是只為加盟商提供產品,那這個和線上微商的經營模式其實沒什么區別,從兩個角度來說:

1.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如今市面上產品同質化嚴重,即使目前你產品處于領先,別的同行復制還是很簡單的。比如做藝術培訓的一些機構,你有舞蹈課程,其他機構也有,只是授課的老師不同。

如何做競爭壁壘,也就是說除了產品,我們還有其他什么服務組合。例如整店輸出,幫門店選址、裝修等其他服務。

2.加盟商和總部的黏性

單純收取加盟商的加盟費以及保證金,開店起來后,總部沒有后續支持,很大程度上來講是因為總部和加盟商沒有模式設計的鏈接。

所以這造成加盟商覺得有沒有總部都一樣,自然對總部就沒有依賴,跑貨竄貨也就成為常態,加盟商“掛羊頭賣狗肉”也屢見不鮮,和總部的粘性自然就比較低了。

連鎖加盟的模式

細心的人會發現,市場上很多招商加盟項目,他們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招商模式,也就是總部為加盟商提供什么服務:

①技術培訓型

總部的職能是:給加盟商培訓技術。

總部的盈利來源是培訓費,例如我們常見的沙縣小吃、重慶小面等等,培訓產品和技術,然后你們自己開店。

②開店型

總部的職能是:提供統一的形象裝修和VI設計,然后技術培訓。

總部的盈利來源在于培訓費+裝修+設備,例如我們常見的加盟網里的一些餐飲、教培項目。

③供貨型

總部的職能是:技術培訓,vi形象以及統一選址和開店。

總部的盈利來源在于供應鏈+產品+模式,例如現在目前比較規范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連鎖。

④管理型

總部的職能:就是前三者都具備,而且額外提供日常運營管理以及協助門店提升盈利水平。

總部的盈利來源在于供應鏈和產品模式,金融資本和房產。

比如我們熟知的肯德基和麥當勞。

連鎖加盟的困惑

對于企業經營者來說,自己屬于哪種模式的加盟,或者自己應該做哪種模式的加盟,自己心里也沒譜。

1、加盟的四種模式。

編輯

所以,不難看出,總部的職能設計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它能改變企業的盈利結構。

a.單純的輸出技術培訓——賺培訓費的錢。

b.提供統一裝修和技術培訓——賺產品+開店的錢。

c.幫加盟商選址、裝修、開店——賺品牌溢價的錢。

既能提供選址、裝修、開店,還提供日常的運營管理,那盈利方式就非常豐富了。

2、總部的職能設計

編輯

我們要根據加盟商的需求,制定和完善總部的職能,一般連鎖總部的盈利結構:

a.賣產品

b.賣模式

c.整合供應鏈

d.金融資本和房產或其他

所以我們更需要明確總部的清晰定位,也就是兩類客戶,一類是終端消費者,第二類是加盟商。

3、總部的清晰定位

編輯

連鎖總部通過服務加盟商或者直營門店的店長以及內部門店合伙人,讓他們賺更多的錢,然后共同服務門店的消費者,就這相當于把加盟商、合伙人的個人利益和總部綁在了一起,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會發揮出自己最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門店和消費者服務。

即:總部為合伙人/加盟商賦能。

單店模型的組成

那單店模型的組成有哪些呢?

編輯

首先我們要轉變思維,總部有兩種產品,一種是實體產品,供給消費者。二種是我們要把可盈利可復制的門店當做“產品”賣給加盟商。所以這個產品我們要設計好,我們經常關注終端消費者他們有什么需求。那么同樣的加盟商投資一個項目他會思考什么?

我們不僅給加盟商產品賣,而是換一個思維,賣一個賺錢的門店,賣一個賺錢的商機。那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單店模型是根據我們的客戶,也就是加盟商制作,那么我們就要站在客戶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問題就很簡單了。

編輯

所以根據加盟商的痛點,我們可以開發出適合企業本身的單店模型,例如我們總結的模型:

a、開店系統

b、門店標準化

c、投資回報分析

編輯

一、開店系統

我們總部是否可以統一選址,統一裝修,統一開業給到加盟商,扶持加盟商。所以總部可以科學地總結出,你的門店成功的要素,然后編寫好標準化手冊。例如:

《選址手冊》 《建店手冊》 《開店手冊》

二、門店標準化

門店如何管理?應該如何輸出一套門店的標準化?我們總結為人、貨、場的標準化。

首先是人的標準化,需要梳理出你門店所需要的關鍵崗位的標準,關鍵崗位是指門店不可缺少的,例如店長,收銀等(不同行業關鍵崗位不一樣),從而梳理手冊:

《店長手冊》 《導購手冊》 《收銀手冊》

其次是貨的標準化,包括了商品管理以及物流倉儲,從而梳理手冊:

《商品管理手冊》 《倉儲手冊》 《物流手冊》

場的標準化又分為:

《陳列手冊》 《安全衛生手冊》

三、投資回報分析

當我們能為加盟商賦能,加盟商對你的產品、模式非常感興趣。

接下來就需要分析投資回報,投資回報表主要分為三點:

①門店總投資(投多少錢)

②門店利潤率(門店利潤率是多少)

③門店投資回報周期(什么時候回本)

編輯

當我們梳理出整個單店模型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的整店輸出。

通過可復制,可盈利的標準化,輔以訓練體系、督導體系,保證標準化的持續落地,最終把品牌做強做大。

做企業做管理最重要的是首先要總結模型,模型是建立在專業基礎之上的一種成功的思想和經驗的總結,從而形成一套手冊模板或者課程輸出給員工。

所以,這些成功的經驗模型,經過歲月沉淀后是企業的精華,形成的手冊和課程,也是別人復制不了的。因為沒有模型的思想,就算給再多可落地的模版也無動于衷。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企業購買很多手冊模板落不了地的原因。思想沒有統一,看到“形”,沒有看到別人的“神”。

很多連鎖企業都遵循一個核心成長路徑——“假設-驗證”,這也是日本7-11創始人鈴木敏文曾提出的經營哲學。

大部分生意,都處于不斷迭代的過程中。實際上連鎖的單店模型,很難一開始就是完美的模型,大部分都處于不斷的打磨、不斷迭代、不斷更新的過程。當經歷過2.0、3.0版本的迭代之后,實際上很多要素與最初設計的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

連鎖企業最終得以穿越周期、突破瓶頸,往往依靠的就是這些迭代出來的關鍵性要素。

這段時期公司在財務上的表現,就是經營性現金流和融資性現金流的匹配問題。如果是本身是賺錢的生意,可以用賺到的錢,即經營性現金流去渡過規模不經濟時期。還有一種可能是,用融資性現金流度過。比如之前的瑞幸咖啡,它雖然無法獲得正向的經營性現金流,但是好在有很強的融資性現金流支撐,用非常短的時間跑出了非常龐大的運營體系。


延伸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