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鑫:創業者應該樂觀地創想未來,悲觀到極致地去做計劃
有媒體曾幾次問馮鑫先生,“當巨大的財富降臨時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是你?”馮鑫先生說:“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問題。任何一個人成功,你都不要認為這個成功可持續,巔峰不超過三年的。正確的心態是,你獲得所有成功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能認為成功是你干的,你僅僅是打好了基礎而已,可能下次你就沒那么成功了。”
起初對于這段話,投投的理解較為稀松平常,但直到讀完本文后,再回看馮鑫先生這一路走來所經歷過的波浪起伏,碰到的磨難和低谷也就別有一番觀感了。很多事情事后看上去可能會說是運氣好,但其實背后是出于對很多細微層面的思考和站在十字路口的抉擇。
/ 01 /
初衷
我自己從 2005 年以來,創業已經 11年,比較少去講有關創業的事情。跟謙虛沒有關系,只是我基本每年對之前一年的一些想法都會有很大程度上的推翻。另一方面,我也覺得每個公司、每個人的性格都非常不同,通用的經驗不是特別多。如果做企業真有什么經驗可以通用的話,其實柳傳志老爺子很早就說過——“找人、找錢、找方向”,事實上事情都是圍繞這三點來做的。
暴風最困難的時期是從2007年開始出現端倪的。公司前兩年跑得飛快,但是2008年從民房搬進寫字樓,過了100人的時候就出事了。
2008年到2010年這兩年是我創業最灰暗的時間。本質就是人出了問題。在那之前我自己做產品做業務,但到了100人時發現沒有任何業務是自己的,都是VP在干。所以公司到100人是一個大坎。產品有VP,銷售有VP,都有VP,于是你開始跟VP處于討價還價的狀態了。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雙方立場都會有一些分離,表面還是兄弟,但在具體業務上是對立的立場。
我在那整整兩年中一直處于這樣的狀態,所有人都告訴我不能越級去做事,不然讓VP 怎么活呢?但是我看著來氣啊,很著急。好多VP甚至勸我說你今天應該知道CEO要怎么做,你要有耐心,等著大家將來怎樣怎樣。所以我一會兒覺得應該等一等,一會兒又很著急。因為外面很多競爭對手,競爭環境隨時在變。
那兩年我就是在跟VP的談判、吵架和談心中度過的,公司在那陣子基本顆粒無收,至少我的感覺是這樣。后來到2010年春節的時候,我已經痛苦到有點不想干了,那時想法是我還不如打工呢!打工就沒這些事了。但思來想去,最終覺得畢竟公司200多號人呢,說不干就不干了好像不合適,所以還是回來干。
重新啟程我記住了一件事:公司每年至少有1-2個大目標要完成,這是唯一要做的事。在這件事情上,無論是誰在干我都要去看,如果他確實做到了,我也要仔細看是不是每一步都做到了,不能等到最后出結果的時候再說。如果感覺這個人做不到了,我就自己去干。我真的這么做了,2010年過完春節,我開了一個會,立下一條規矩——“無功就是過”。那時我覺得我活過來了。
這一點直到今天依然沒變,F在暴風大了,變成集團了,但每年還是一兩個目標。我認為真的把一件事干得很夯實,能形成競爭力,至少需要大半年時間。所以我自己也一樣,雖然一個人會做好多事情,但是只有一件事是朝思暮想地不斷去優化,這樣事情才能干成。
2008年,當時暴風估值1億美金,但視頻領域競爭異常激烈,甚至可以說在視頻這個領域是沒法玩了。剛剛也說到我差點離開暴風,后來活過來了。這中間發生了什么,我是怎么走出來的,這里可以分享一下。
我找到的解決方案,其實是一位朋友點醒我的——“形而上的問題,用行而下去解決。” 意思是,公司干不下去的時候,反問一下自己的初衷是什么。你可能會發現初衷也很操蛋——想掙點兒錢就是掙不到。這時候你可以去做一件你擅長并習慣的事,一件很具體的事情,要全神貫注地去做,連續堅持幾天,最后就能從糟糕的狀態里走出來了。
當時我是找到一座山,閉關了七八天,給自己重新做暴風的機會。假如暴風不是一個死的產品,而是一個兄弟——對于男人,兄弟是沒法放棄的。這樣再去想,如果我離開了、放棄了,可能就再沒有一個比我更適合的人,能夠把這個兄弟帶到更大的舞臺上。
/ 02 /
拋棄「競爭思維」
我覺得過去自己做東西是屬于用競爭思維做事情的。這是什么意思?我看到有一個很大的需求,有人做了一個A產品,我覺得我可能比他做得更好,于是我就去做了,爭取比他做得更好。后來他推廣做不好,或是別的地方做得不好,我就想我怎么比他好,我覺得我應該干掉他,這基本上就算是一種競爭性的思維。
說實話這些年最大的變化還是拜雷總(雷軍)所賜,金山幫我奠定了工作基礎。我當時是金山最老的一波人,跟雷軍走得最近的一波人。當自己創業的時候,我突然感覺自己特別愚蠢,為什么干成這樣,干得這么苦哈哈。
我找雷總兩次問這個問題,后來雷總指出了我兩個不足,
第一個不足,你沒有選擇一個足夠大的市場;
第二個不足,你沒有找到足夠好的人幫你;
這兩條說得很好,當然大市場比較容易理解。第二個問題沒有足夠好的人幫你,我說什么是足夠好的人?他回答有三個標準,第一個標準是專業程度要過關,這個可能相比之下不是最重要的,另外兩個標準才是關鍵,一個是責任心,一個是感恩心。有責任心就意味著你不用去理他,他也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第二有感恩心,他和你之間不存在互相猜忌的問題,他對你有基本的感恩之心。
聽完雷軍的話之后,我自己也有反思。我看到自己過去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過去打工那么長時間,創業那么長時間,始終感覺資源不夠。你完成那些事情你總是感覺自己沒有拿到充足的資源。你永遠是在資源不夠、錢不夠、人不夠這樣的情況下做事。所以你會有一種英雄主義,我用比你少的錢,還要做得比你好。
這個思維導致你要求你底下的人也要這么干。他們說:“老大,我們資源不夠,我們缺錢。”你會說任何時候資源都不夠,就是因為資源不夠才需要你去創新努力把這個事干了。我就這么講了很多年,這是我們前面提到的競爭型思維。
現在我覺得,如果依靠個人英雄主義管公司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基本上經常會面臨失望。你總是覺得沒問題,在較為嚴苛的條件下讓團隊去達成一個很高的目標,最后你多半會失望。
/ 03 /
多想想終點在哪兒
第二個問題,我剛創業的時候很猛,2005年年底的時候,有投資機構過來找我希望投資,我當時沒感覺。那時公司月收入已經超過一兩百萬了,我去要錢是很容易的,而當時自己的心態就是不能要錢,要了將來怎么辦?說白了這其實是因為沒見識才會有心態。
之前我常講一句話,遇到困難的時候,唯一能抓得住的東西就是回去把自己的活干好,不要依靠他人,不要依賴任何人。但我現在想來,這是因為你害怕被別人否定,被別人駁回才會這樣去思考問題。
如今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是先看這件事情的終點在哪里,這件事情最后的市場大概有多大;其次分析誰應該能做成它,做成它的人應該長什么樣子,他又具備了什么樣的條件和資源;最后我再結合自己的情況制定戰略戰術。
把眼睛放開,不要總認為自己缺錢、缺資源、缺人。把自己未來的確定方向想清楚,我到底需要什么東西,然后再去爭取。我認為一件事情只要你想得足夠清楚,當你具體實施的時候,會發現外面所有的條件和錢都是為你而準備的。
創業者需要特別的安靜和謹慎。不能被沖動帶著走。要知道你需要面對那些隨時可能浮現出來的被掩蓋住的風險和苦難。
現在很多年輕人還是太沖動了,創業的聲音喊得有點高。創業是九死一生,打工是一死九生,甚至一死都沒有。所以我對創業者想說的是,樂觀地創想未來,悲觀到極致地去做計劃。
2004年底我出來創業的時候,當時整個互聯網都在做Web2.0,沒有人去做客戶端。我在雅虎的時候,發現如果把行業內的通用軟件互聯網化,比如壓縮軟件、輸入法、瀏覽器,視頻播放器、音樂播放器,還有下載軟件,這些都是機會。
但我當時覺得自己干不了,需要處理的太多事了。我需要很多團隊,需要經過很多人的同意,還需要很多錢,我一步步來,等把這些事干完了之后,機會也都沒了。
如果自己現在還能遇到這樣的好機會,我可能真會去要很多錢,這樣也許我能做出更大的事情,而當時我是真不敢這么想,總覺得需要慢慢干。這個事情讓我后來覺得真應該想清楚未來,然后讓自己轉守為攻。
/ 04 /
個人性格
再來聊聊暴風上市的經歷,當時看到華誼兄弟這幾家公司都上市了,這是我們上市的起因。我發現它們在國內上市之后,普通人都知道這是明星股,品牌號召能力比較強。
而可能有些在美國上市的、體量沒有那么大的公司,老百姓感覺你跟沒上一樣,不會認為你有品牌價值。所以我們當時看到無論是樂視還是華誼兄弟在國內上市之后所能獲得的品牌效應,影響力非常大。
只要是2C的互聯網產品,理論上都應該在國內上市。這個品牌效應多大,你很難估量;ヂ摼W不是講粉絲嗎,有一幫人拿錢買你股票的時候,這幫人就是「鐵粉」。無論是廣告品牌還是用戶留存度,都在發酵。而同時我認為資本能夠幫助我們繼續往上走,我需要更多的機會去孵化別的項目。
當時經緯作為我的投資方也沒攔著我,退出了,讓我按照自己的方向走,大家還可以做朋友。這一點上我一直覺得張穎很有胸懷。在拆VIE回來A股的整個過程當中完全不能融資,也不能發期權,當時真的是苦到沒邊的狀態。那時候也有人想收購我,開價2億、4億都有,最少也不會小于1.5億。我個人當然也能掙一些,但沒細算過。
那時候我真不清楚,我覺得賣公司非常無趣,這是個人興趣問題。我不缺錢,幾千萬對我來說沒感覺。我只是覺得對不起暴風,你有一天把它出賣掉了,那個心態不好,我不喜歡。如果有一家公司買我,投我們,是為了暴風更好更大我可以接受。但他如果是吸血的話,我不接受。
最后我們選擇了上市。一些公司,比如2B或者是概念特別適合美國的,可以選擇在美國上市。暴風上市完全是命運的選擇。任何一個人成功,你都不要認為這個成功可持續,巔峰不超過三年的。正確的心態是,你獲得所有成功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能認為成功是你干的,你僅僅是打好了基礎而已,可能下次你就沒那么成功了。
暴風現在很幸福,但暴風也很痛苦,我們等待的這個時長,從2011年開始干,拆一年,一直干到2015年。這幾年不能融資,不能發股票,不能違法違規。兩到三年如果自己可以扛得住,當然回。你不回,你的對手先于你回,你就完蛋了。
支撐我這么堅定等下去的原因其實沒什么,我覺得可能跟性格有關。我的性格是我覺得可能一切都會消失,你做的東西會回到原點。一旦覺得有這個,就會想要抓住時機。
這兩年,其實我們有個巨大的失敗。有件事做得晚、做得慢,慢了兩年多,挫敗感很強,F在回想起來,這次挫敗其實主要責任還是在我們自己身上。
我們當時推暴風盒子在線業務推得太晚了。其實在2006年還沒有接手暴風的時候,我就知道將來一定要同時在暴風里面放上在線內容。如果我真的在2007年推出,我已經比現在強太多了。但是我在2006年的時候找了一個豪華的團隊,就是當時幫雅虎做P2P的團隊,他們沒能將這個事情做成功,一直熬到2007年的6月份,還是以失敗告終。后來我又找來一個團隊繼續做,也沒成功,直到找到迅雷的一個團隊才做成。
這個太扯淡了,自己的魄力不夠,不夠重視。自己人生莽撞就莽撞了,無所謂,但如果我做業務的時候智慧不夠,這種「二」 我是接受不了的。而生活中自己「二」 一些,我覺得是挺好的。所以如果我不去化解開,就會一直背著它,直到我做出更卓越的成績來彌補。
我以前看過一個故事。有個86歲的數學教授,已經快退休了,快死了,他突然想學經濟學,就去哥倫比亞大學學了四年,然后寫了一本《相對經濟學》,結果成了經濟學的泰斗。
這個故事我非常喜歡,喜歡在哪兒呢?我認為他86歲重新選經濟學的時候,他并不知道自己將來有一天在經濟學上的成就比之前86年的成就還要大。他不可能知道這件事情的,他只是好奇,想學就學了,之后他做出了這樣一個成績,然后他就死掉了。我覺得這樣的人生是我要的,就是它不成也沒關系,那種心態是我要的。
所以,有沒有暴風這個事業其實沒關系。如果當初我沒有做暴風,如果當時雷軍同意了,我就給他打工了。我其實無所謂,又怎么樣呢?但我有這個事業,我很幸運,我要牢牢抓住它。
延伸 · 閱讀
- 2022-02-07李河君:曾是家喻戶曉的首富,現況如何
- 2019-12-09有贊CEO白鴉:請求少一些標題黨,少些
- 2019-08-09創業者張小敬:嚼著玻璃凝視深淵
- 2019-06-04黃晶生:創業者與金錢如何自處,方得幸
- 2019-04-28牛文文:教育創業者要牢記社會公眾價值
- 2019-04-02“阿里系”創業者余玲兵的農業互聯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