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衣服十幾年,曾年賺過億,也曾虧到賣房自救

2022-06-23 16:03 來源:互聯網

往前推十年,一個個跨境電商巨頭在互聯網這片土壤中拔地而起。這些龐大的企業像個吞鈔機,花費了投資機構數千億元的資金。他們搶著賣婚紗、賣衣服,后來幾乎橫亙了衣品配飾的各個領域。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同等紅利。有完成上市的,有破產重組的,有轉行的,有放棄的。也有靜止在某一階段,等待再崛起的機會。

米蘭網屬于最后這種情況。

成立時間很早,2008年。阿里速賣通還沒有推出,淘寶剛做出規模,京東還在拉新階段,80后的馮偉和徐源更早地看到了電商趨勢。三年后,米蘭網靠賣婚紗打開服裝市場,做到了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額過億。

紅杉中國是米蘭網第一個投資機構,2011年投的。2012年的B輪融資中,盤古創富也成為了米蘭網的投資方。

如果不是后來的婚紗版權糾紛,被美國婚紗協會封號,米蘭網或許會先蘭亭集勢一步上市,成為跨境電商第一股。

這之后的米蘭網都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打擊。2014年底,米蘭網遭遇成立以來最大的業務調整,原創團隊接連離開,公司人員出現很大變動。但徐源沒走,接下了這一棒,成為米蘭網的CEO。

“當時的情況和局面很難,”徐源對創業邦說,“在進和退按鈕面前,我選擇了進。”

圖片

辭職公務員,賣婚紗

徐源是四川人。

職業起點是一家行政機構的公務員,大學畢業就去參加了公考。辭職前,徐源已經做到了一個部門副局長的位置。

職場摸爬多年,接觸的資源、人脈越來越多,還當了幾年的網購代表,這讓他對互聯網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

2005年,跨境這個詞剛剛從外貿演進過來,誰抓住了跨境浪潮,就會成為行業里的巨頭。當時的跨境領域,國外有了ebay、亞馬遜、雅虎、新蛋等,國內敦煌網、蘭亭集勢也先后成立。當時,徐源想的是,“能不能自己也搭建一個電商網站。”

是好朋友馮偉拉徐源入的伙。馮偉也是個80后,大學畢業后進入地方政府部門,負責信息化管理工作。做了三年的動漫服飾生意后,發現了婚紗的商機。兩者都是長尾品類,海外需求量都很大。馮偉決定創辦一個網站,賣婚紗。

“當時馮偉跟我說,跨境這么火,我們干脆就放手一搏,”徐源說。

2008年,徐源辭職,和馮偉一起搭建了米蘭網的雛形。

辦公室在成都青羊區的光華村,租了一個六七十平米的公寓。4個人,一個負責業務、一個負責程序、一個負責物流、一個負責客服。后面又招了一些圖片編輯、倉庫發貨、銷售等員工,再根據銷售市場招一些留學生,或者會小語種的人,這樣一點點搭建團隊。

供應商很好解決,當時婚紗外貿很火,廣東、蘇州虎丘到處都是婚紗代工廠,再加上做動漫服飾時積累的資源,大企業不好合作,徐源他們就跟小企業慢慢磨合。倉儲自建,物流是中國郵政,七七八八湊一塊兒,米蘭網就算成了。

第一個訂單來自日本,徐源記得很清楚,因為他們最先招到說日語的員工。但最先做起來的市場是美國,然后是法國,后來就全面鋪開。也不止賣婚紗,男裝、女裝、動漫服裝、家居戶外都在賣,還把男裝品類做到了法國在線網購前幾名。

成立三年后,米蘭網在行業內闖出了名氣,銷售額從十幾萬做到了一個億。當時已經頗有名氣的凡客誠品、夢芭莎也借助米蘭網,去嘗試海外市場。融資也從這一年開始。

紅杉中國是在一場路演活動上了解到的米蘭網,前后聊了三個月,就投了米蘭網的A輪。“當時還有幾家投資機構都有意向,”徐源說。

在當時看來,米蘭網的前景很不錯。

圖片

米蘭網團隊,中間為徐源 圖源:受訪者

圖片

臨危受命

婚紗侵權事件后,米蘭網的業務受到了很大打擊。2014年底,米蘭網業務大調整后,骨干成員相繼離職。“我算是臨危受命,成為第二棒領跑手,”徐源說。

“沒有選擇,”徐源說,“投入了太多的時間和心血,很多員工還是有期待的。戰場還在,如果輸了,米蘭網就徹底沒了”。

徐源接下了這個艱難的任務。他對自己的評價也是愛折騰,喜歡新鮮事物。就像他當年出乎很多人意料,放棄公務員這個職位,去開始未知的生活一樣。成為CEO,意味著徐源要從頭開始。

米蘭網是因為跑的太快,太激進,要想重新站穩,徐源要做的就是重新建立一個新管理系統,重新組建團隊,砍掉不太賺錢的獨立站,收縮規模,方向上定位于優勢品類,婚紗圖片重新翻拍,做品牌化。

但公司賬上就這么點錢,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幾分錢花。那幾年,米蘭網的現金流也出現了困難。中間也談過融資,但都沒有拿下來。徐源就把自己的房子抵了,來緩解資金壓力。

也考慮過只做一個單品,嘗試過,但最后都放棄了。一是因為企業本身正處于收縮期,沒有更多的資源和精力去嘗試新的業務,風險大,成本也高。最重要的是,米蘭網在海外已經有了一定影響力,“不想放棄”。

兩年時間,米蘭網沉淀了下來,只是變得很低調,徐源想的是,先做好了再談其他的,F在的米蘭,品類上沒有太大變化,上半年是婚紗銷量旺季,其他時間賣服裝,下半年還會趕上西方好幾個節日,會迎來一小波銷量高峰。

“會看到有幾年前的老顧客,復購一些他們喜歡的商品,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鼓舞,”徐源說。

團隊方面,從最早的400多人,縮減到了100多人,“剛好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團隊”。也有幾個老員工,從米蘭網成立,一直待到現在,是最主要的核心成員,結婚生子也都在這個公司。

也有新的困難出現。米蘭網成立這幾年,大家已經習慣了它的模式和運行方式,怎么去打破這種慣性,迎來二次增長。

能讓他堅持下來的是,跨境行業越來越熱,到現在都還可以算是藍海。這十幾年來,徐源沒有一天是覺得這個行業不行了。尤其是消費品,永遠都是剛需。

如果到了今天,“戰場都沒了,還能收獲什么呢?” 徐源說。

圖片

米蘭網的員工 圖源:受訪者

圖片

要有一種“反脆弱“的勁

大多時候,大家都喜歡聊積極的故事,很少有人愿意在公司發展不太好的時候出來露面。這是本能反應。徐源也是思考了很久,才答應接受采訪。

“米蘭做得不是那么好,沒什么有價值的經驗可以讓行業內參考。”徐源說。“人家會覺得,你能來聊什么。”

后來徐源就改變了這個想法,他覺得,積極或消極,在于自己的選擇,凡事也可以反過來想,在困境和挑戰下,創業者要有一種“反脆弱”的勁,講出不一樣的創業故事,給自己,也給同樣情況下的創業者照鏡子、打氣。

他更想讓大家看到的是,米蘭網的精氣神。這么多年,米蘭網經歷了跨境領域的起伏波折,但仍堅持在自己的路上。他們依然有信心,有激情和初心,對行業和米蘭網。“保不齊跟大家聊聊,也能帶來不一樣的視角,”徐源說。

只是種種原因,多數行業的試水者,往往沒能成為行業紅利的分享者。米蘭網在創業第一段的回撤調整中,恰好和跨境的第二波趨勢擦肩而過。

徐源也會焦慮,也會有壓力,沒有以最好的狀態迎接這波流量紅利。但他知道米蘭網有底子在,也有信心去追趕。面對新階段的跨境趨勢,米蘭網做好了重新定位,再啟程的準備。

很多人都說,90%的創業公司都活不過三年,米蘭網已經走過了很多個三年。這背后是徐源堅定的信念,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挑戰,內部的外部的,都要活下去,都要把這個公司很好地經營下去。“要敢于冒險,不算小賬算大賬”。

“就如同游戲中闖關打怪獸,越到后面,怪獸越難打,”徐源說。但困難不會再讓他感到恐慌,這些年的經歷,他覺得困難是最不值得一提的。徐源現在缺的是,能跟他一起把米蘭網做大的人,“如果有人愿意加入米蘭網,我很歡迎”。

徐源說自己也算是幸運的,他和米蘭網都在變好。相比10年前,現在的米蘭網方向更明確,目標更清晰,管理更成熟。而他自己,更冷靜,心性更沉穩,“很多事情就得耐著性子,慢慢推”。

未來的大門是敞開著的,但徐源只想做好眼前的事兒,把米蘭網做成跨境圈里獨樹一幟的平臺,一個消費者、投資人和公司員工,共贏的平臺。

就像他當初選擇留下來一樣,當時沒做好,是自己的原因,那改變自己就可以,“所以我愿意留下來改變”。

延伸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