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在夾縫中生存9年賺得3億身家
“我給父母整錢,他們不要。”劉志峰說,父母是傳統的農村人,說什么也不來城里跟他一起住,給父母零錢是讓父母知道他平時不亂花錢。
15年前劉志峰離開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的農村老家,來到鄂爾多斯衛生學校上中專,當時父母告訴他在外地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能讓別人吃虧。父母的囑咐對他以后的創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由于沒有經濟實力,創業開始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如今,只有30歲的劉志峰已經是兩家大型民營企業的董事長,身家3億多,公司員工400多人。
“我的性格不適合當醫生。”他說,父母讓他上衛校是覺得醫生走到哪兒都能吃飽飯。
1996年,劉志峰中專畢業后來到包頭一家煤炭企業看煤廠當檢驗員,當時他的想法只是為了解決溫飽。
好強的劉志峰在解決了溫飽的同時,總在想著能夠有自己的事業。他選擇了自己比較熟悉的煤炭行業進行第一次創業。
1998年,20歲的劉志峰開始從鄂爾多斯市向包頭販運煤炭,他當時是在包頭所有販煤人中年齡最小的。在無法得到他人資金支持的情況下,為了減少運輸成本,他親自押運煤車。
“司機兩班倒,我就一個人頂著。”他說,由于沒有經濟實力,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辛苦創業一年只掙了不到兩萬元。
原本應該獲利20多萬元的工程,到了最后卻賠了20多萬
1999年,正在劉志峰的初次創業陷于低谷時,他的家鄉鄂爾多斯市的經濟開始發展起來。
聽一位朋友偶然談起,包頭鋁業的產品銷不動,而鄂爾多斯的發展一定需求大量的鋁型材。于是,他進包頭鋁業在鄂爾多斯的經銷部當了一名銷售人員。
“那時我沒有工資,業務提成也少得可憐,連招待費都不夠。”劉志峰說,在和客戶談業務時得知,鋁型材加工成門窗,要比出售鋁型材的利潤高一倍多。
“創辦一個鋁制門窗加工企業,前景一定不錯。”當年10月,劉志峰開辦了一個擁有30名員工的小型鋁制門窗加工廠。
22歲的他,初次建立自己的產業,由于年輕又不懂得管理,員工浪費材料和鋁制門窗的返工率很高。當年他做了150多萬元的工程,但經營利潤比他預期的少得很多。
2000年,了解到鄂爾多斯市還沒有人加工和經營塑鋼門窗產品,劉志峰敏銳地意識到塑鋼產品以后要取代鋁合金。當年8月,他到山東訂購 設備和鋼型材,并且請回了技術人員指導,用了15天就初步建起了加工廠,并注冊成立了鄂爾多斯市宇峰裝飾工程公司。
通過老客戶,他接了一個建筑工程的塑鋼門窗制造和安裝工程,可由于不知道塑鋼門窗和鋁制門窗存在差異,沒有在安裝塑鋼門窗是加注膠條,而塑鋼門窗熱脹冷縮的比鋁制門窗大得多,安裝的玻璃到冬天就出現了裂紋,那之后的一年里只得不停地為這個工程換玻璃,原本應該獲利20多萬元的工程,到了最后卻賠了20多萬元。
重新梳理幾次創業失敗的原因后,他堅信自己還是有能力
2001年,正是塑鋼門窗市場紅火的時節,而宇峰裝飾工程公司卻走到了冰點。競爭對手開始打擊他說他偷工減料,他失去了客戶信任,幾個月沒接到過一單生意,公司負債30萬多元。此時,材料供應商、企業員工紛紛堵門要債,公司到了倒閉的邊緣。
商海的第一個浪潮就把他這個新手打蒙了。他打算賣掉公司以償還債務,可出讓廣告登了整整一個星期也無人問津。
他想到進入別的行業重新創業,2002年他籌集了十萬元,承包了鄂爾多斯市最大的一家舞廳?晌鑿d開業不久,呼和浩特市的一家賓館發生了大火,整個內蒙古的娛樂場所都在進行防火安全檢查,由于他經營的舞廳防火設施不健全,被消防部門勒令停業。
2003年,經過幾個月的反思,重新梳理了自己幾次創業失敗的經驗,他認為自己還是個有能力的人,就是缺少好的機遇。于是他離開鄂爾多斯市來到周邊城市繼續干自己的老本行,從事塑鋼門窗的安裝與制造。
用了一年的時間,劉志峰重新站了起來,回到鄂爾多斯市還清了所欠的債務后,還有30多萬元的盈余。
2004年,他開始承攬房地產的裝修工程,從此事業進入了快車道。2006年他成立了內蒙古珂維璐樓宇設備有限公司經營中央空調和電梯,并開始投資房地產。到了2007年,內蒙古珂維璐樓宇設備有限公司經營的中央空調和電梯占了鄂爾多斯市份額的半壁江山。
今年,他投資2.8億元建設的內蒙古一枝綠飲品公司工業園已經進入選址階段,他正在計劃著自己的新宏圖。
延伸 · 閱讀
- 2022-07-02從賣包子到海鮮大戶的創業故事
- 2022-07-02溫州商人在日本打造的財富神話
- 2022-07-02下崗工人開蛋糕店 從1萬到100萬
- 2022-07-02農民土地淘金三年賺的500萬
- 2022-07-02創業奇人許志軍的億萬富翁之路
- 2022-07-01800元變25億 蔡東青的創業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