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怎么才能做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假如你是一個項目負責人,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帶領團隊成員開發出“爆款”產品,你是傾向于定制嚴格的流程,還是定下目標,讓團隊成員們更自由地操作與發揮?
對創業公司來說,發展過程中有一個必須遵循的“PRO-SS”法則,即兼顧過程(process)和進展(progress)。以往,“瀑布式”開發模式(即有明確的需求,做好規劃,嚴格產出各種文檔,按著流程依次進行)曾幫助許多公司成長為參天大樹。如今,急速變化之下,各種流程文檔正在成為電腦文件夾里的“古董”,花費大量時間、不斷燒錢開發產品成為常態。如何擺脫困局,學會在執行中穩步推進,又能適應需求兼顧變化,或許創業者們該試試“敏捷開發”。
既滿足客戶需求,也為公司創造持久的發展動力—— “敏捷開發”作為靈活的產品開發過程控制法則、有效的企業管理方式,或許可以助你熊掌與魚兼得。
別不承認,創業團隊大部分的早期決定都是錯誤的
創業者們必須心平氣和地接受這一事實:在創業早期,大部分決定和假設都是錯誤的。
任何新產品都具有不確定性,沒有一個產品團隊可以完全預測用戶的行為和反應,很多創業團隊傾向在項目開始之前編寫計劃書,但其實這恰恰是對問題最缺乏了解的時候。公司真正需要的是一套能夠應對不確定性的流程,從產品、設計到工程一步一步試驗,從而對客戶的需求達成共識。
傳統的瀑布式工作法制定了非常完備的流程,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但也正是這種“完美”成為了公司發展的阻力。凡事有度也許是一條最樸實也最普世的法則,即便是最專業的營養師也會告訴你,偶爾喝一杯或吃個甜甜圈有益身心健康,過分嚴苛地控制飲食可能會適得其反。創業亦是如此。
例如,用戶調研是公司產品研發過程中的關鍵一環,但有時候,產品設計師已經對存在的問題了如指掌,那么這時用戶訪談就不再是剛需;蛘弋敼拘枰靡粋原型來驗證用戶假設時,基于實驗的設計往往是最佳選擇——“假設-概念化-制作”的環路模型不知道比傳統的調研高到哪里去了。
另外,作為公司的管理者必須要清楚:人都是有惰性的。天生的慣性思維會讓團隊自然而然的認為:既然已經有了計劃,為什么還要懷疑?而這也成為了傳統“瀑布模式”潛在的巨大隱患。用戶調研只是N多例子中的一個,公司可能以各種方式受到流程的束縛。
因此,對任何可能將你束縛在早期決策中的流程,抱持一種懷疑的態度極為必要。
想要“大跨步式”發展?沒那么容易
與改良流程同樣重要的是,如何防止進展失控。很多團隊在發展初期都會經歷增長瓶頸,大多數人都期待著“跨越式”拐點降臨,但殘酷的是,這樣的機會并不常見。在商業領域中,急于沖刺的團隊屢見不鮮,比起獲得突破,進展失控可能是大部分公司的常態,他們多半都在錯誤的道路上行進,最終無法掉頭,不得不承認失敗。
對于任何團隊來說,目標和方向更多是創始人以及高層的事情,大部分執行者并不會費心去理解他們手上的工作到底意圖何在、意義幾何。因此,一旦方向錯誤,就會變成團隊只是在消磨時間,生產一些讓用戶完全無感的產品。一味在無用的東西上燒錢,只會讓用戶以及投資人喪失信心。
作為創業公司,保持隨機而變的靈活性是成功必須的素質之一。對那些在互聯網行業打拼的玩家而言,敏捷開發是不二之選。
如何“不疾而速”,或許可以試試“敏捷開發”
敏捷開發源自軟件領域,是一種以人為核心、迭代、循序漸進、小步快跑的開發方式。2001年,17個軟件工程師在美國猶他州瓦薩奇山達成了共識,這一套產品開發模式,成為了諸多科技巨頭屢試不爽的成功法則,也就是后來廣泛流傳的《敏捷宣言》:
個體和交互勝過過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軟件勝過面面俱到的文檔
客戶合作勝過合同談判
響應變化勝過遵循計劃
與“瀑布模式”不同,“敏捷開發”的核心思想是不拘泥于固有的方法和流程,精準應對需求的變化。敏捷不僅僅是快速,更意味著輕量級與高效。
有關敏捷管理的文章通常會列舉“持續創新”、“迭代式開發”、“滾動式規劃”、“非確定性方法”或“適應性項目生命周期”等對外行人十分不友好的術語。因此,企業家Neil Patel提出是四個可操作的Tips,幫助創始人實現敏捷管理的成效。
“
1、先定一個小目標
敏捷管理堅持在完成大型項目時進行遞增迭代。用簡單的話來說,別想一口吃成胖子,慢慢來,不疾而速。
從目標設置的角度來看,這種漸進式的方法意義非凡。根據“SMART”目標設定方法,目標應具體(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實現(attainable),相關(relevant),有時限(time-based)。微小、確定且具有可行性的目標是敏捷管理方法的精髓。
“
2、別拖延,在DDL之前做出一些成果
敏捷管理中有一個稱為“迭代過程”的步驟,這意味著每個項目都有一個嚴格的截止日期。
當DDL到來時,看看自己做了什么。這可能會令人感到尷尬甚至可怕,但有總比沒有強。哪怕只是一點微小成果,也可以據此做出改變、提供反饋。
“啟動”(start up)是初創公司的目標,所以務必拿出成果。它并不需要成為最終產品,客戶也不會看到,但重要的是,你創造了一些東西,并由此開始不斷改進升級。
“
3、迅速做出改變
創業公司是滋生變化的溫床。一旦發生變化,項目可能會終止,資金可能會枯竭,辦公室可能不復存在。同時,如果沒有變化,公司就不能實現增長。這就是敏捷方法之所以有效的原因——在變化面前具有極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這對決策者提出了兩個要求。首先,TA必須在場并參與實際的開發過程。其次,TA必須做出快速決策。即便是錯誤的決定也是有幫助的,因為它同樣有助于項目的推進。
“
4、用每日站會代替例會
站會通常在每天工作開始時舉行,最多只有15分鐘。大家站著而不就坐,每個人輪流說明TA當天的工作進度,實際上也是向團隊的其他成員承諾當天的目標和成果。
一方面,站會強調語言溝通,人人都要發言,因此是信息同步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敏捷開發依賴于開發團隊的自組織特性,而自組織團隊依賴于對團隊承諾的遵守和維護,每日站會是加強團隊承諾的關鍵。最終目標則是確保整個項目的順利運行,同時避免了冗長例會的瑣碎和無聊。
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健康的管理不是塑造儀式感,而是讓每一個人(從創始人到實習生)都能意識到不確定性并努力減少它。敏捷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人們對傳統項目計劃的理解,并營造了這樣一種氛圍。要知道,創業若想實現最終成功的目標,最重要的是在成長過程中面對變化不斷學習,而最有價值的學習是通過研究、傳播和反饋來減少不確定性。
同時,還要清楚的是:所謂敏捷并非一種玄而又玄的口號和主義,而是一種化繁為簡、積極應對變化的思維狀態,依然需要與科學的流程相結合。
延伸 · 閱讀
- 2022-06-06公司經營工作分析報告
- 2022-06-06企業經營戰略決策試析
- 2022-06-05公司運營成本包括哪些項目(知識點運營
- 2022-06-05公司召開成本分析會議,強調——加強成
- 2022-06-05公司的運營成本是多少(公司運營成本計
- 2022-06-05公司上市成本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