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的高層管理者,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
6月22日,清華經管學院高管教育中心“EE產業周”首場論壇“聚變·數字篇”線上拉開帷幕,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陳煜波教授、法學院院長申衛星教授、軟件學院院長王建民教授開啟“鏘鏘三人行”,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大勢下的技術、法律、管理和人才培養等問題展開深入研討,共同闡述首席數字官(CDO)的全新內涵。
清華經管學院副院長李紀珍教授參加論壇互動,清華經管學院高管教育中心主任李靜主持論壇。
“一臺機器在使用的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應該歸為機器制造商所有,還是機器購買、使用者所有?用戶在消費時遺留下來的數據,歸為平臺企業所有,還是歸消費者所有,還是屬于社會公共資源?”論壇上,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申衛星率先拋出上述幾個經典問題。
隨著數字產業的深入發展,數字經濟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出技術、產業、法律、經濟以及倫理混雜在一起的綜合性難題,大大超出了人們以往的認知經驗,這意味著,需要新的經濟管理模式,應對新經濟發展帶來的難題。
針對一系列難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陳煜波解釋說,新的問題催生出新的行業需求,那就是掌握新技術,管理新模式,洞悉新業務,保障新規則為出發點,可以勝任數字經濟發展的首席數字官CDO。“破解新經濟業態下的產業、經濟、法律問題,需要與時俱進,更新數字產業管理模式。”
針對機器產生的數據,歸誰所有的難題,并非杞人憂天。法律層面,已經產生出比較經典的案例。在論壇上,申衛星舉出個三個典型的例子:阿里訴安徽美景案、百度抓取大眾點評數據案,脈脈和新浪數據之爭案。皆為新經濟業態下,比較典型的法律糾紛。
申衛星解釋說,市場經濟制度下,經濟發展的前提是產權確認,但是數字產業的形態比較特殊,很多界限不夠清晰、明確,處于模糊地帶。如何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數據的價值,為社會、經濟發展助力,是一個重要課題。
從法理的角度出發,申衛星提出了法律層面的解決方案之一,那就是要給數據確權。“因為數字經濟時代用戶既是消費者又是使用者,他們對數據形成的貢獻理應得到確認;同時,各類平臺企業對數據的采集、存儲、加工等處理行為也應有相應的產權激勵機制”。所以,圍繞數據產權確認的爭論,申衛星堅持認為一定要確權,但是這是一個極其復雜頗具挑戰性的系統工程。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26次會議上剛剛通過的《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將會對數據產權制度的構建發揮重要的指引作用。
他說,歐美國家在加緊制定各類的數據法律,中國關于數字立法的格局是“三法一條例”,在《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之外,還有一項條例,正在制定審議當中。這些立法基本解決了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但是數據權屬問題、數據分配和數據治理問題,仍有待完善。
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院長王建民是工業軟件領域的大家,長期服務實體經濟,對申衛星提到的問題有著更為特殊的感受。
王建民教授認為消費互聯網主要以人產生的數據為主,而產業互聯網則以機器設備產生的數據為主,因此他帶領團隊研制了面向工業AIoT場景的“清華數為”大數據系統軟件棧,并推出了全球知名的工業物聯網數據庫管理軟件IoTDB。
上世紀60年代隨著操作系統成熟發展,軟件產業形成了以版權授權為載體的軟件商業模式。然而由于軟件閉源,對于軟件中的Bug,用戶與第三方沒辦法解決,從而導致了開源軟件創新。“這也就是分享經濟,共享經濟早期的雛形”。
王建民說,軟件可以分為系統軟件、平臺軟件、應用軟件,在應用軟件層面,不太容易開源,因為它和市場、和用戶業務綁得很緊。但是對于系統層和平臺層軟件,開源成了一個潮流。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今天說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軟件技術,開源社區成為推動他們發展的主導力量。”“大數據已成為現代產業生產要素,CDO還要關注國家信安標委TC260發布的數據安全相關標準。”王建民說。
按照王建民的解釋,計算機軟件、硬件的發展,其實和激勵機制休戚相關。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離不開管理學的運用。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到了現在,這種運用更為深入、廣泛。同時,管理學,也要借鑒、吸納法律、經濟乃至軟件技術,解決新問題。
數字經濟經過條件下,很難分開誰是生產者,誰是消費者。“我們過去有很多反面例子,怎么去把這一鍋菜做出豐盛的大餐,這就需要我們經濟管理。”陳煜波解釋說,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作為一個首席數字官最重要的是怎么去經營數據。從數據的采集、存儲、傳輸到開發,分析應用,在這個過程中當然得了解技術,得了解法律。
在過去10年,CDO的出現是全球非常重要的趨勢。很多大企業都設置了這個職位,他實際上是一個公司數字化轉型到數字戰略的牽頭人。從這個角度來講,他涵蓋了數據官的職責,但這只是CDO職責的一部分,他還要去負責讓數據發揮商業價值,以及整個企業在面對數字經濟時代時的創新戰略、轉型戰略的部署,以及企業內部的協同、組織架構的轉型。
“這些都是首席數字官來做的事情,其實某種程度上,他是企業的首席數字化轉型領導者。”陳煜波說。
陳煜波預測,將來CDO一定不是走在后面,一定是整個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戰略的一個引領者。“很多人會說投入這么多時間沒有見效益,去要預算的人也不背KPI指標,一把手很難下這個決定”,他說,把成本轉化成投資,把業績和投資結合起來,這樣就能做到責權利完全一致。
比如說用營銷領域里面很典型的例子講,過去所有的人都說,營銷主要就是成本,在管理里面有一個很經典的話,“廣告的一半是浪費的,就是不知道是哪一半。”現在數字化時代,數字營銷或者營銷科技,可以很清晰地告訴你在哪個媒體渠道投入多少錢,產出多少收益,可以給出投資回報率出來,這個時候營銷就不是成本了,而是投資。
從這個角度講,數字化轉型不是成本,是投資。“我們很多人覺得投資是很長期的才能見效,也不是這樣的”。他說,我們能夠把數字戰略貫穿到整個企業的每一個流程,是可以在整個流程和產業鏈的每一部分具體給出可以測量的KPI。
“我剛才說它是數據資源的運營者,運營數據就不僅僅是一個投入了。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的理解就是CDO,首席數字官是可以實現鳳凰涅槃的角色,不僅僅是傳統職能的簡單升級。” 陳煜波解釋說,未來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軟件定義、法律嵌入、數聚價值、CDO引領,才能更好構建數字產業生態,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位教授還圍繞CDO需要具備的治理素養、工業互聯網轉型面臨的痛點和難點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在線回答了聽眾提問。
李紀珍在論壇中介紹了清華首席數字官CDO項目,并代表聽眾提問。清華首席數字官CDO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軟件學院和法學院三大學院聯合推出,匯聚全球頂尖數字專家、管理和法律學者,打通數據思維、技術素養及法律思維和管理能力,培養決勝全球數字經濟未來的首席數字官領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