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月薪三、四千,低學歷者卻已經月入萬元了,這是為什么

2018-02-03 09:46 來源:互聯網

現在的大學生都怎么了?拿著曾經被捧上天的“鐵飯碗”文憑,卻在三四千塊錢的崗位上埋頭苦干。你要說他們沒有雄心壯志吧,最近剛出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超過九成的本科畢業生期望自己的月薪上萬,其中有一半左右的人期望薪資是15000元,20000以上的還占有了兩成之多。

所以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干的,不是大學生們對三四千塊錢的工作“情有獨鐘”,實在是他們勝任不了高薪的工作。對于剛畢業的應屆大學生來說,普遍的薪資甚至不到三千,能夠在半年內上漲幾百一千,已經是很不錯的“人生贏家”了。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高薪崗位的畢業生,技術崗和程序猿就屬于其中一類,但畢竟這類人是少數啊,在700多萬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中,只會看書寫字,說幾個英語單詞的普通大學生才是主力軍,這類大學生甚至比不上在社會上打拼多年的同齡小學同學。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戲劇性的情況?博聞多識的大學生為什么連一個低學歷的從業者都比不上?讀了那么多書,難道都白讀了?

 

在這里,我們首先要必須肯定一點,那就是書讀得多是沒什么壞處的,就同樣的工作崗位來說,每提高一個學歷檔次,薪資都會提升一個檔次,這說明學歷對于薪資待遇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大公司和大企業招工,都有學歷門檻,所以“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金錢”這些雞湯也是沒有毒的。

那為什么他們能夠月入上萬了呢?很簡單。因為知識雖然可以創造財富,但是知識并不等同于財富!在知識和財富中間,還有一個轉化的過程。那些在社會中摸爬滾打多年的小學生,他們更懂得如何把知識轉化成財富,盡管他們擁有的知識相對匱乏,但他們把知識轉化成財富的能力卻很強。

 

一般的低學歷者哪怕擅長一種技能,他都可以在社會上生存立足,如果他們不僅僅擅長一種技能,還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他可以迅速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市場上,所以他輕易地超越了大部分擁有知識卻不知道如何創造財富的高材生,因為他更擅長財富變現。

與之相反,大學生雖然知識儲備很豐富,可惜他們并不會創造財富,空有一身本領也無處施展。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大學生普遍眼高手低,性子高傲,不能吃苦耐勞,無法適應殘酷的市場競爭,稍微受到一點打擊就灰心喪氣,從心態和實力上講,還不如很多光腳不怕穿鞋的小學生。

所以學歷并不是判斷一個人成就高低的標準,低學歷者更像是野蠻生長的雜草,而大學生就像是精心呵護的嬌花,狂風暴雨以后,嬌花全部零落成泥,誰能夠笑到最后就一目了然了。

延伸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