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2020年達到700億票房,中國電影將如何爭奪文化話語權
11月26日,杭州西溪賓館,群賢廳。
這里真的是“群賢畢至”,120位國內電影界的知名導演、編劇、演員、電影公司老總在此座談。當天的座談從下午2點開始,加上小組討論,一直到晚上10點才結束。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宏森進行了長達3小時的發言。票房突破500億之后,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中國電影將向何處去?
500億背后,是面向好萊塢談判時的“市場張力”,也是中國市場對世界各國的吸引力。然而,如何提升中國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則是未來10年,構建“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電影局提出了2020年的目標——1、年票房達到700億;2、銀幕數量超過6萬塊;3、年產影片800部左右;4、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
一系列數字背后,已經反映出相當清晰的政策方向——提升內容質量,而不追求市場的盲目增長。在內容層面,鼓勵現實主義題材,講好中國故事,加速電影工業化,都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博納影業董事長于冬表示:“我今天深刻的認識到,我們從事的并不是娛樂行業,而更多應該是文藝事業。”
三年成為電影市場世界第一,本世紀中葉成為電影強國
2016年電影增速相較2015年大幅減緩,一時間“資本寒冬”“電影拐點”等言論甚囂塵上,電影市場不溫不火的態勢仍舊延續到今年上半年。
但下半年,電影市場迎來了創造奇跡的《戰狼2》,截止目前影片已經獲得56.82億票房,不僅成為國產電影票房冠軍,還打破了華語影史單日票房、觀影人次等多項紀錄,之后的國慶檔也以29.31億總票房再次創造歷史新高,且觀影人次相比去年增長了68%。從市場表現可見,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去年的冷卻,開始進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發展軌道。
一周前,今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500億,今年總票房有望超過550億。數字背后更重要的是一個強大的票房容量,以及由此象征的文化張力。以往在中國市場所向披靡的美國大片也沒那么好圈錢了,好萊塢六大比以往都更加注重中國電影市場的成績,中國元素、中外合拍都用上了,營銷也比以往更加接地氣。
而以往不太受關注的一些非好萊塢影片,在中國市場上獲得了高于本土票房的成績,如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和泰國電影《天才槍手》,近期中國還要與數十個國家簽署電影合拍協議。
作為親歷中國電影發展與改革的中間人,原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深有感觸地說了一句:“中國國力都在實行彎道超車,中國電影也在彎道超車。”
導演賈樟柯也說了一個小故事,在他今年牽頭舉辦平遙國際電影展過程中,許多帶著片子來參加展映的主創人員都會參加觀眾映后見面會,并向賈樟柯要國內媒體對于他們影片的報道來看,他從中能夠強烈感受到中國市場愈發受到國際電影人的關注。
超車歸超車,中國電影還是會科學有序地發展壯大,對此,張宏森按照十九大關于新時代、新矛盾的判斷和戰略安排,結合中國電影發展的實際,將中國電影未來發展分成三個階段:
階段一
從現在到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要著力提升中國電影的核心競爭力。
張宏森表示:“我們除了要建成大市場,還要提升國產電影的核心競爭力,要有自己的好作品,確保國產電影的市場主體地位。當前,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但競爭力還不強。在即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的關鍵時期,能否抓住機遇,在重壓之下奮起一躍,使中國電影競爭力取得實質性突破,是事關電影產業持續繁榮的重要問題。提升競爭力的核心在創作、在人才、在質量水平。”
階段二
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階段,要著力構建中國電影的軟實力。
可以預計的是,到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將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銀幕數量預計超過6萬塊,年產影片800部左右,年票房可達到700億。
彼時,中國電影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大市場,世界電影格局重構,中國有可能成為繼好萊塢之后新的世界電影制作中心,對世界電影資源的集聚效應將更強,對電影文化的多樣性貢獻更大。
在這個階段里,必須要確保電影創作質量大幅提升,保持電影市場穩健增長,建立完備的電影工業體系,讓更多影片打入國際市場,增強向周邊國家的輻射能力,成為中國文化的鮮明代表。經過這一時期發展,中國電影將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標志性產業,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更大貢獻。
階段三
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階段,中國電影要達到國際影響力領先的水平。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時,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日,也是我們成為電影強國之日。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對得起電影的電影人
在現場,賈樟柯很誠懇地說了一句:“大家都多操點心吧,用我們的專業精神的耐心多操點心。”
不可否認,近年中國電影持續攀高的同時,也還是有問題和不足存在,過去和現在中國電影市場上都有些許浮躁的情緒,在資本、厚利等利益驅使下,市場曾泛起大片泡沫。經歷過年初樂視危機之后的樂視影業CEO張昭也在一次采訪中說過:“浪退下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所以調整心態重塑觀念也是當下電影市場急需的一次反思。
在亮眼的票房數字之外,我們也不難注意到票房集中在頭部作品,而大多數電影依然面臨賺錢難的窘境。電影還在拍,但不少大投入高風險項目已經擱置,轉而改拍電視劇、網劇平衡收益,成為了不少公司面對市場變化的解決之道。
但治標不治本,電影市場的繁榮還是要靠好內容。華誼兄弟副總裁、華誼兄弟影業總經理葉寧擱置了自己原先準備的發言稿,臨場發揮講感悟,肯定了觀眾的力量,說自己每天站在一線,緊迫感強烈,“現在電影市場上,觀眾是要看他們喜歡的作品,每一個電影創作者和電影公司都要拿出它的作品,才會在市場中具有話語權”。
今年剛剛將博納搬去新疆的于冬研究了新疆的電影市場環境,他說當地人和他聊起過一部哈薩克斯坦電視劇,這部作品如果引入當地可能會對當地市場形成沖擊,所以可見文化影響力的強大及深遠,所以于冬也表示,下一步會創作大量關于新疆的影視作品。笑談自己“受國企領導多年的影響,有紅色電影的情懷”的于冬還分享了自己對企業家精神的理解——“企業家和商人不一樣,商人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家首先是社會責任,企業做到一定程度之后一定是要回饋社會的”。
心態之外,張宏森也提到了電影創作中的問題——“尤其是在電影創作層面,有“高原”缺“高峰”、有數量缺質量的現象還比較突出,現實主義力作不多,創作質量和水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電影創作的工業化、現代性認知水平尚需提升,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仍然不能滿足供給側需求。”
對此,張宏森提出“把抓創作作為第一位的任務,把提升質量作為生命線,推動電影創作繁榮興盛”的工作要點,其中不僅要正確認識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強化現實主義創作、更好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電影創作的一體化原則,還要切實提高電影質量水平,努力打造“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同時還要堅守文化立場和藝術理想,大力提倡“樹三講,去三俗”。
在張宏森提出的指導方法中,有幾位已經踐行地卓有成效的電影人,比如曾執導去年國慶檔票房冠軍影片的導演林超賢。
談及自己拍攝《湄公河行動》,林超賢說最初接觸這個項目時也有人說主旋律題材電影很難改編,公安題材處理起來也比較麻煩,林超賢這是自己在給自己找麻煩。但林超賢說自己之所以這樣堅持是因為他“一直在找個人的突破點,雖然走每個人都走的路是安全的,但我更希望做個人的探索”。
導演曹保平和徐崢都提到了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創作,作為在各自領域成熟的類型片導演,曹保平表示在現實主義創作中要“始終保持深入生活、矛盾沖突、藝術性和商業性三者的平衡”,徐崢也說要“積極選擇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形成中國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和對抗力”,最后還強調了跟新導演同行,幫助年輕電影人科學成長。
目前徐崢也在參與大力扶植新導演的項目,如本月上映的《豬太狼的夏天》、明年即將上映的《超時空同居》、《幕后玩家》等,都是徐崢與新導演合作的電影項目。
其實,優秀的電影作品一直都是解決矛盾和化解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現在也有許多電影面對時代,直面解剖,如今年的《二十二》《嘉年華》,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社會現實存在的問題,但反映問題是第一步,解決問題是更重要的,當社會的不光彩面被曝光,之后更需要正義和法制去規范和制約,讓觀眾在晦暗之后看到更大的希望?梢韵嘈诺氖,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自信”前提下,此類電影作品會更多面世。
無論談市場還是談創作,不管是電影公司老板、導演還是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在整個會議與交流中,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聽上去很官方,但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至今,的確是一群真心愛電影、用心呵護電影的人努力得來,中國電影市場走向未來還需要這群人以及更多的人協同助力,一起來揭開電影產業升級、內容升級的新篇章。
延伸 · 閱讀
- 2022-06-09DataTrek警告:油價達到140美元,經濟
- 2020-03-13湖北新增降至個位 2020年3月12日湖北新
- 2020-03-09葡萄牙總統隔離 葡萄牙累計病例數達到3
- 2020-02-20北京考研成績公布 2020年北京市考研初
- 2020-01-14波音新CEO將上任 制定了2020年的首要任
- 2020-01-102020年春運啟動 預計全國鐵路發送旅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