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經濟規模上千億,新時代內容平臺如何應對挑戰?
在疫情推動的數字化浪潮中,創作者的身份崛起,已經成為一種嶄新的職業選擇。
CNBC的一項針對美國千禧一代與Z世代年輕人的研究顯示,夢想成為內容創作者的年輕人數量,已經達到了將宇航員作為選項的人群的3倍。而在巴西,75%的年輕人更是將內容創作納入了未來的職業選擇范圍。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中國:嗶哩嗶哩2021年12月發布的《B站創作者生態報告》顯示,從2011年到2021年,該平臺的創作者數量增長了1512%。雖然創作人群涵蓋了從學生主播,到職業人士,再到新生父母和退休老人的廣泛人群,但24-30歲的Z世代人群卻是內容創作的中堅力量,在18歲以上創作者中的占比超過了70%。
創作者數量擴大,背后是正在崛起的創作者經濟。InfluencerMarketingHub的報告顯示,創作者經濟的全球市場規模約為1042億美元。2021年全球相關領域初創公司的融資金額也已達到14億美元。
中國信通院《中國新信息消費發展態勢報告(2020年)》也顯示,中國信息消費從2012年的不到2萬億迅速增長至2020年的近6萬億,年均增幅超過15%,占最終消費比重從6.4%提升到10.4%。受此帶動,2020年中國ICT產業收入規模超過23.2萬億元,同比增長10.1%。
其中,內容平臺是具有廣闊發展空間的重要領域。從微信、微博等巨頭的競爭中成長出來的抖音、快手、B站,以及海外快速成長的創作者社區Discord便是證明。而在Web3、NFT等新技術興起的當下,探索為創作者賦權的新型平臺正在醞釀,成為值得思考和投入的新創業方向。
不過,伴隨音視頻技術發展,“創作”的對象,已遠非Web2.0時代的文字、圖片和視頻。短視頻、直播、Vlog已經成為當下的內容主流。而在元宇宙逐步實現的過程中,3D內容制作、游戲內容等同樣會成為新的內容形式。
新場景 新挑戰
在未來的競爭中,內容平臺不僅需要具備融合更多技術、產品形態和應用場景的能力,也需要在云平臺連接、音視頻處理、AI加速等方面提高競爭力,同時加強計算處理、算力分布、數據存儲、網絡吞吐的性能表現。
以近年來引入游戲、互動等功能的直播、視頻場景為例,伴隨內容形式愈加多元化,高負荷、高并發任務成為常態。平臺需要通過軟硬件方案,具備高效處理多線程任務的能力。
此外,由于云計算滲透率不斷上升,各類云服務已經成為重要的互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在保證音視頻能力穩定,能夠無縫對接云平臺的基礎上,如何提升系統效率,以高效的音視頻編解碼、轉碼、格式轉換和解壓縮能力降低運營成本,同樣是未來內容型平臺在底層軟硬件方向上的功課。
而AIGC、物理引擎、區塊鏈等技術的引入,也提高了內容平臺對數據處理能力和算力的要求。在音視頻能力和AI、大數據等技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讓算力分布方案更加靈活,數據存儲性能更加優秀,網絡吞吐能力更加強大,進而為音視頻能力提供高效的AI框架和加速能力,成為了內容平臺能否服務好內容創作者的關鍵。
基于以上挑戰,融合軟硬件技術,擁有基于云或數據中心進行音視頻處理能力,具備高效編解碼/轉碼/格式轉換能力,可以利用AI打造新型音視頻應用,便成為了應對上述挑戰,多方面推動創作者經濟發展的方案之一。
新場景意味著新挑戰。雖然各大型互聯網平臺正在通過完善架構、提升算力的方式,不斷提升新型平臺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但在平臺系統之下,構成高效、靈活、可靠的云平臺的底層架構軟硬件,才是賦能創作者,推動創作者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石。
如何從底層構造面向未來的基礎設施,毫無疑問成為了未來內容型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三方共贏
需要怎樣的“至強”芯?
提供新應用、新模式,滿足新場景需求,對內容平臺、內容創作者和內容受眾而言,無疑能讓三方共贏:平臺在運營層面得以降本增效;創作者擺脫了制作終端高配置的限制;受眾也能夠獲得更加流暢、豐富的視聽體驗。
因此,無論是提供功能服務的平臺運營方,還是通過平臺制作、傳播內容的廣大創作者,都需要對數據中心、云服務提供商作出合理選擇,最大化滿足新時代的軟硬件需求。
英特爾正通過一系列先進產品和技術方案,在算力、存儲、網絡、軟件等能力上持續優化,為內容平臺和內容創作者帶來幫助。
從前期的素材處理、內容剪輯,到后期的渲染、壓縮,再到發布環節中的轉碼、分發等內容創作的流程中不乏的高負載、高并發、高帶寬需求任務。提供高效、穩定的服務,對平臺而言,是吸引創作者的重要一環。
采用10nm制程的第三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可以為服務器的基礎性能帶來巨大提升。它具備更多內核數量,以及更加強大的內核性能。在八路配置下,單平臺支持多達224個內核。除了可擴展內核特性外,至強®同樣帶來了更多內存和I/O帶寬支持,支持多達8條DDR4通道內存。從而使平臺能夠完美應對挑戰,從而給創作者帶來穩定、高效的云端體驗。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在現代圖像、音視頻的處理、渲染、壓縮工作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除了提升硬件性能指標外,處理器還內置英特爾®高級矢量擴展512(英特爾®AVX-512),借助超寬512位矢量運算功能和多達兩個512位融合乘加(FMA)單元,應用程序在512位矢量內的每個時鐘周期每秒可打包32次雙精度和64次單精度浮點運算,以及八個64位和十六個32位整數,有效提高3D建模與分析、圖像和音視頻處理、數據壓縮等場景中加速工作負載性能。結合英特爾®深度學習加速技術,同時支持16位BrainFloatingPoint(BFFF16)和矢量神經網絡指令(VNNI)進一步為創作者節省時間。
服務創作者,數據、內容、資產的安全同樣重要。在保證音視頻高密度計算穩定高效的同時,至強®單路和雙路配置的可擴展處理器也對CPU內置的軟件防護擴展英特爾®SGX提供支持,從硬件層面上確保安全。
除處理器外,在各類音視頻能力的落地實施上,英特爾也通過一系列先進產品與技術方案,提供和優化算力、存儲、網絡以及軟件能力,滿足上述各應用在軟硬件、系統架構以及生態構建上的獨特需求。
在硬件基礎設施上,英特爾®FPGA產品、英特爾®傲騰™持久內存,以及英特爾®以太網網絡適配器、英特爾®視覺云媒體分析加速卡等產品,為各類基于音視頻能力的創新方案提供強勁的計算、存儲和網絡處理能力。
在軟件優化加速上,來自英特爾的Media Server Studio/MediaSDK、SVT、英特爾®oneAPI等,也在不同應用場景中以完整的軟件棧提高了音視頻能力的工作效能。
運用高性能計算
構建高品質服務創作能力
圍繞至強®及周邊產品和技術方案,英特爾正與眾多合作伙伴一起,以靈活可擴展的生態和各類成熟的解決方案,滿足更多互聯網應用對音視頻能力的需求。
以騰訊視頻云為例,其與英特爾合作打造高性能游戲直播平臺為內容創作者帶來了強大賦能。
其中,最明顯的提升莫過于轉碼效率。騰訊視頻云利用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及其內置的英特爾®AVX-512,保證了騰訊視頻云能夠讓視頻在H.264、wma、rmvb、avi等格式之間快速轉換,幫助游戲直播運營者和主播通過移動應用、網頁的各類展示方式迅速全面覆蓋觀眾。
游戲直播平臺的高性能,也與騰訊視頻云的低延時P2P直播方案結合,提升服務帶寬峰值,讓傳統直播平臺中的卡頓問題不再困擾主播和觀眾。
更重要的是,針對視頻直播行業日新月異的互動、趣味、安全需求,視頻騰訊云還和英特爾一起,推出了面向主播的直播效果實時監控、攻擊防御系統、趣味視頻方案推薦等數字化、智能化功能。這些功能背后的并行計算,同樣離不開英特爾®AVX-512帶來的優化支持。
可以預見,伴隨著越來越多兼職創作者向全職創作者轉變,創作者經濟未來將在全球經濟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以Web3、NFT等技術為核心,當數字內容具備成為數字資產的能力后,創作者經濟的發展無疑會進一步推動。
在這個過程中,更多基于音視頻、人工智能的創新方案將會得到商業化應用。無論是提供直播、視頻、游戲服務的內容平臺,還是在這些平臺上提供內容的創作者,能否運用高性能計算,構建出高品質的服務、內容創作能力,都會成為未來脫穎而出的關鍵能力。
基于英特爾產品和技術的方案涵蓋了視頻直播、點播、內容制作、AR/VR、游戲等不同內容領域和行業。通過英特爾強大的音視頻能力,和生態系統支持打造出的云平臺,高效、靈活、可靠。無論平臺還是創作者,都能夠從英特爾對創作者經濟的支持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