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短視頻,還有賺錢機會嗎?
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長。
城市套路深,我想回農村。
這幾年無論是受疫情影響,還是國家號召返鄉創業、就業,以及三農自媒體的快速興起,激發了許多人選擇回鄉。
尤其是快手、抖音上有許多三農主播,都靠在家拍視頻、拍段子直播帶貨,獲得了不錯的發展。
許多朋友都想嘗試回到農村去做做短視頻,所以今天村長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回到農村,可以做什么短視頻賬號,以及需要注意哪些東西。
01 農村賬號還有機會嗎?
在做之前,我們先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這個前期都無法成立的話,去做這件事情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很客觀的來說,現在肯定不是做三農賬號最好的時間點了。
這個條件,僅針對現有的平臺來說的,大家記住這句話。
比如快手、頭條、抖音、好看這四個平臺,最好的入局時間應該是2016-2019年左右。
那時平臺內容供給不充分,費用補貼高、流量傾斜大,而且內容形式比較單一,所以給三農創作者提供了野蠻式生長的機會。
現在要做三農短視頻,對于內容、形式等方面都有不小的挑戰。
但是這并不代表,做三農短視頻就沒有機會了。
02 三農短視頻為什么還可以做?
那緊接著回答上面的問題,為什么現在還可以做三農短視頻賬號呢?
1、從受眾上說
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一點,用戶有需求。
農村人羨慕城市燈紅酒綠高樓大廈,城市人羨慕農村山清水秀綠色天然。
60、70后選擇回農村,80、90開始回憶農村、00、10后開始向往農村,每一個年代里有很多用戶對農村生活好奇、喜歡、懷念。
2、從內容生產上說
隨著新農村建設、新農人、新技術、新政策、新文化的投入,農村新的文化、環境為拍攝中提供了足夠多的內容。
而這些內容,也在不同時期,滿足了用戶對農村內容的消費。
比如現在許多農村開始進行經濟作物養殖、新農村景區建設、文化下鄉、農村文物保護、農村文化傳承等等,農村越來越多有趣的內容被挖掘出來了。
以前你沒有去到祖國各地的農村,對于那些地方的地貌、習俗、文化完全都不知道。
而現在隨著新農人的返鄉,新文化的改造,會有越多有趣的內容被呈現出來。
03 三農賬號靠什么賺錢?
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應該是回鄉拍三農類的視頻,到底能不能賺到錢?以及怎么賺錢?
首先關于能不能賺到錢,這個完全取決于個人能力的。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人賺到大錢,月入幾萬、十幾萬都有,關鍵是你不一定適合。
其次來說說三農創作者,可以變現的一些方式。
1、播放補貼
根據你視頻的播放量進行核算,一般單價在20元/萬次左右,具體每個平臺、不同粉絲觀看不一樣,還要加上一些臨時的活動補貼。
所以有許多三農作者一條高播放量的視頻,少則五六百多則三五千的收益。
2、廣告收益
想要拿到廣告收益,對于粉絲量還是有要求的,尤其是許多三農創作者都是地域性的。
所以能接到互聯網產品的廣告,粉絲至少也要幾十萬以上才行。
這種每個月能接到一兩條當然是不錯的。
3、帶貨收益
這是多數三農作者走的道路,靠獲取粉絲的信任,銷售本地的農副產品。
比如賣水果、干糧、堅果、海鮮等等,主要還是地方性特產。
只有極個別大主播,才有能力來帶全品類的產品。
這種主播說實話太少了,因為對主播內容、招商、策劃等能力都很高。
所以這么看來,是不是感覺三農作者的變現手段很少的?
其實,如果真正是三農作者,最大,最穩定、最持久的變現是第四種。
4、后期產業
真正回到農村的,并且決定在農村長期做下去的新農人。
拍短視頻只是他們獲取收入、渠道曝光、獲得資源的一種手段,核心的收入業務還是務實的產業。
比如回農村搞養殖、種植附帶拍短視頻記錄自己的養殖、種植生活,或者回縣城后開了實體店等等。
大家可以從現有的許多三農作者身上找到案例,不管是種植、民宿、實體店等等。
04 三農賬號應該拍什么?
最后再來解答一下,如果要回到農村、縣城,到底應該拍什么?
大家都在拍農村風景,自己會去了再拍還要什么意義呢?怎么才能與眾不同呢?
村長在這里給大家幾個放心,大家去思考。
1、三農美食類
這是大家最容易聯想到的,也是最為普遍的,對于作者進行內容創作來說也是最簡單的。
雖然會重復,核心還是找到自己獨有的形式。
比如許多三農美食都是在農家小院的廚房里做的,那你能不能專門去到戶外做,小河邊、農田里。
或者別人是奶奶做菜、那你能不能變成爺爺是大廚,美女大廚、老外大廚、夫妻二人等等。
2、三農手藝類
抖音上有一個牛人號稱男版李子柒,對于傳統手工藝,尤其是美食樣樣精通,能夠復原出來。
還有個山村小杰能做各種木工,那你想想從木工、竹藝、瓦匠、鐵匠、刺繡等等,你有什么擅長的,或者你可以來學習的。
3、三農生活類
純粹記錄在農村生活的家長里短,糧食蔬菜、喂馬劈柴,很自然的展示在農村的生活。
然后加入一些自己的元素,比如你的文案寫的特別好,比如你拍攝的內容風格、意境很好。
比如念鄉人周周,老小孩與康仔,一個男性拍攝農村日常,也能有千萬粉絲。
4、三農改造類
你在抖音上是不是有刷到回家建房子的?或者回家改造舊房子的?
不管會去改造什么?改造房子、田地等等,總之改造類的視頻也比較受歡迎。
比如在大理有一個學畫畫的小伙子,勵志要把全村白墻上畫上畫,在抖音上獲得了很多粉絲。
還有一個湖南的小伙子,回家后不僅改造自家房子,還免費改造自己村里面的道路、涼亭等等,播放量也很高,帶動全村一起做公益美化。
前面這四類都是比較常見的,都還可以做,就看你自己的特點是否明顯。
接下來分享三個更大膽一點的,對于能力方便也有更高的要求。
5、三農綜藝類
韓國有一個綜藝節目叫《三時三餐》,邀請不同的明星、朋友到農村里生活幾天。
類似這種方式,如果你能找到不同的朋友來到農村體驗各種各樣的文化生活,加上有趣的活動、有意義的對話,會有不錯的反饋,但要求真的很高。
6、三農項目類
如果你有打算回去創業,那你可以把你種植、養殖、收購等歷程拍攝下來,和大家分享你的創業故事。
也許創業本身不一定是賺錢的,但是拍攝短視頻是有機會賺到錢的。
如果以自己創業為項目,你甚至可以發起一個項目,比如在農村里做一件什么事情,這件事情足夠帶來很不一樣的變化。
比如抖音上有個村干部,記錄自己帶動全村人民一起改造農村,招商引資、環境修復、養殖培訓、民宿旅游等等,做了很多內容,有挑戰有糾紛有變化,也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
7、三農旅游類
有人去不同的國家玩,有人去不同的城市玩,那你能不能去不同的農村玩。
比如叫百鄉千村的拍攝計劃,我的家鄉黃山市有40多個鄉鎮、近700個村落。
那每一個鄉,每一個鎮、每一個村都有自己的文化習俗、風景地貌,一年四季,就有很多東西值得拍。
也能吸引很多人,不管是本地的還是異鄉的。
這比你只拍你一個村的內容好多了,這種玩法也有更大的商業機會。
關于回到農村、縣城拍視頻,其實還有很多形式,當你決定之前,始終要問你自己擅長什么、擁有什么,有什么不同?
這三個問題很重要,同樣拍農村美食,有的是拍姥姥,有的留守婦女組合拍,有的是在鄉間小溪拍,有的人街頭巷尾拍,每一種形式都有自己受眾,而你能拍什么?
能把這些問題想清楚并回答的,你就可以會去嘗試,廣闊農村天地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