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非洲賣手機,賺得百億身家

2022-06-17 17:54 來源:互聯網

在非洲,每兩部手機里面就有一部是傳音手機,每天都有無數人在糾結該買傳音手機的哪個型號,就連劫匪和小偷都知道傳音才是黑市上的硬通貨。

作為「非洲手機之王」,傳音在非洲可謂家喻戶曉。在許多國家,結婚或訂婚時,男方都要送女方一部傳音手機以示誠意。然而,這家中國本土的手機企業在國內卻幾乎沒什么知名度。

據官網介紹,傳音致力于成為新興市場消費者最喜愛的智能終端產品和移動互聯服務提供商。2021年傳音手機整體出貨量約1.97億部。公司持續深耕非洲、南亞等新興市場,在非洲市場穩健增長,非洲第一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同時南亞市場保持良好的經營態勢。

作為傳音的創始人,竺兆江是一位典型的「悶聲發大財」的中國企業家。他極少接受采訪,一直默默耕耘。在《2022胡潤全球富豪榜》中,竺兆江以170億元財富位列第1347名。

關于成功的秘訣,竺兆江在公司常提一句話:我們是長跑型企業,絕對不會為了短期利益出賣未來。

竺兆江

1

竺兆江出生于浙江奉化,1996年從南昌航空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畢業后進入波導工作。他從銷售傳呼機的小業務員做起,由于表現突出,三年后便晉升為波導華北區首席代表。

2003年前后,竺兆江已成為波導銷售公司的常務副總經理。當時,波導連續占據國產手機銷量冠軍這一位置,憑借廣告語「波導,手機中的戰斗機」火遍大江南北,但竺兆江還是把眼光投向了海外。

為了開拓國際業務,他主動帶領團隊走遍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接受采訪時,竺兆江曾回憶:那時候,從歐美國家的機場出來,經?吹饺枕n企業的廣告牌,因此我希望有一天中國企業也能有這樣的影響力。

2006年,中國臺灣芯片制造商聯發科以獨立模塊供應商的身份推出了手機的交鑰匙解決方案,有了該方案,手機生產的技術門檻被大大降低。且利用這種方案生產出的手機價格低廉、功能強大,很快打開了農村和二三線市場。長虹、天語等專門生產“山寨手機”的企業輕裝上陣,大獲成功?导、波導、TCL等第一批崛起的國產手機品牌面臨內憂外患,很快在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就是在這一時期,竺兆江成立了傳音公司,開始發展移動通信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等業務。企業創辦初期,傳音為了生存也干過代工,給一些印度和東南亞的手機品牌做貼牌(ODM)。當時,竺兆江另辟蹊徑,將目標市場鎖定在了海外,經過在新興國家市場一年多的嘗試后,竺兆江又把重點放在了南亞和非洲,但調研下來發現,這兩個市場的差別也很大,以公司當時的資源與能力,他必須要在兩大市場中進行取舍,全力聚焦于一個市場。

2

2007年,剛剛成立一年多的傳音決定全面進軍非洲市場。竺兆江表示:我們在成立之初就很清楚地認識到,傳音不以追求快速盈利為目標,而是以創立自主品牌、長遠發展為思路,在投身非洲之前做了大量的分析調研。非洲市場擁有巨大的商業潛力,擁有超過10億人的市場,而彼時當地手機品牌并不多,消費需求和市場供應非常不平衡,我們發現了這樣的契機。

此后,竺兆江把中國市場行之有效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帶到了非洲,從貧窮落后的地方做起,建渠道,打廣告,而這些地方,三星和諾基亞等強手當時都沒怎么當回事。

傳音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營銷能力,每年的營銷費用遠超其它品牌。在非洲,無論是街上、墻上、報紙、電視、網絡平臺,只要能打廣告的地方,你都能看到傳音。曾有通信行業記者描述說,「在非洲,我看到了鋪天蓋地、從近到遠、密密麻麻、讓我永遠不會忘記的傳音廣告!箍梢,傳音廣告的強度有多猛。

據媒體報道,在傳音內部,常用「黑手黨提案」來形容競爭對手難以模仿或超越的品牌營銷策略!敢醋龅谝,要么做唯一,要么第一個做」,這是傳音營銷人員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除了營銷能力超強外,善于洞察當地用戶消費習慣和痛點,通過產品迭代來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則是傳音在非洲站得越來越穩的關鍵。

竺兆江曾說,「傳音從進入非洲市場的第一天開始,就著重洞察消費者的需求,所有產品都是根據消費者的痛點和期待開發的!贡热绶侵抟恍﹪颐媾R著停電問題,而傳音的手機待機時間普遍較長;非洲很多國家電信運營商比較多,手機卡也多,傳音手機支持雙卡雙待甚至多卡多待;西非地區較熱,手機屏幕在打電話時容易被汗水腐蝕,傳音在手機上加入防汗功能;為了迎合非洲人天生熱愛音樂,能歌善舞的特性,傳音專門推出適合非洲人音樂口味的音樂手機,并隨機贈送一個定制的頭戴式耳機。非洲人喜愛拍照,并熱衷于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一般的手機拍照效果就會特別差,甚至只能看到眼睛和牙齒。于是,傳音廣泛收集非洲當地人的照片,開展臉部輪廓、曝光補償、成像效果分析,發展出深膚色用戶的美膚模式,幫助非洲消費者拍出更加滿意的照片。

此外,多品牌戰略也是傳音獲得高份額的一個獨特因素。傳音采用了差異化的多品牌戰略。三個主要的手機品牌TECNO(TECNO是傳音控股旗下的中高端智能手機和智能硬件品牌,致力于服務全球新興市場年輕于心的消費者)、itel(itel致力于為大眾消費者提供價格友好的消費電子產品和生活方式產品)和Infinix(Infinix于2013年面市,是一個為年輕消費者打造的時尚科技品牌),在細分人群、品牌定位、業務模式上,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化,足以全面覆蓋非洲人的需求。

在定價方面,傳音手機的售價從十幾美元到幾百美元不等,相比同檔次的手機,價格實惠、質量穩定。在售后方面,傳音是第一個在非洲本地建設售后服務網絡的外國手機企業,解決了長久以來非洲購物環境不好的弊端,企業形象很快就上去了。

此外,據竺兆江介紹,為了更好地服務當地市場和消費者,傳音還在非洲建立了大型生產制造中心,不僅創造了大量本地就業機會,培訓積累了行業人才,更大力帶動了當地通信產業的建設,積極促進了當地基礎設施的發展。傳音甚至通過幫助非洲當地官員深入了解中國手機行業發展實況,推動優化了當地制造業規則以惠及更多企業。

經過十年發展后,2017年,傳音超越三星成為非洲第一大手機品牌,被稱為「非洲手機之王」。竺兆江感言:傳音一開始就堅持要在非洲做出品牌的理念,走正規路徑鋪貨,一點一點將渠道做扎實,不追求速成、暴發,歷經多年積累,最終把品牌樹立起來,不僅自己賺了錢,還教會當地人怎么做生意。

3

2015年,曾有媒體問竺兆江是否擔心巨頭殺入非洲市場,與傳音競爭。竺兆江表示,「未來全球知名品牌都會來非洲市場競爭,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根本不用去擔心,重點還是在于自己的競爭力是強是弱。我相信我們是遇強則強的公司,如果我們可以把優勢擴大再擴大,把產品、品牌、營銷、售后服務等環節都做好,就無懼于世界上任何強者!

稱霸非洲手機市場后,竺兆江并沒有止步于此,而逐漸將布局擴展到南亞、東南亞、中東和南美等全球新興市場國家。

2019年,傳音控股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傳音已成為全球新興市場手機行業的中堅力量。據IDC全球季度手機市場跟蹤報告,2021年,傳音在全球手機市場的占有率為12.4%,排名第三;其中智能機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為6.1%,排名第六。2021年,傳音在非洲、巴基斯坦智能機出貨量排名第一,孟加拉國智能機出貨量排名第二,印度智能機出貨量排名第六。

為了做大做強企業,除了手機業務外,傳音也在積極推進多元化戰略,擴展滿足新興市場消費者需求的智能硬件新品類。傳音不但創辦了數碼配件品牌oraimo、家用電器品牌Syinix外,還積極探索移動互聯業務。

據傳音控股財報顯示,2021年公司其它業務(IOT、移動互聯網)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112%。傳音控股的移動互聯網業務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傳音與網易、騰訊等多家國內領先的互聯網公司,在多領域進行出海戰略合作,積極開發和孵化移動互聯網產品。截至2021年末,已有多款自主與合作開發的應用程序月活躍用戶數達1000萬以上,包括非洲音樂流媒體平臺Boomplay、新聞聚合應用Scooper、綜合內容分發應用Phoenix等;二、傳音旗下手機品牌均搭載了基于Android系統平臺二次開發、深度定制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OS),包括HiOS、itelOS和XOS(以下統稱「傳音OS」)。目前,傳音OS已成為非洲等全球主要新興市場的主流操作系統之一。圍繞傳音OS,傳音開發了應用商店、廣告分發平臺以及手機管家等諸多的工具類應用程序。2022年3月,AppsFlyer發布的《廣告平臺綜合表現報告第十四版》顯示,傳音移動互聯的表現位居全球增長指數榜單第2位。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曾有投資人表示:傳音極具前瞻性的發現了廣袤非洲市場的機會,并持續而長久的堅持渠道建設和品牌建設,做了很多別人眼中的「苦活兒、累活兒、臟活兒」。我們認為正是這種企業家的堅守精神,經過團隊長期的耕耘和積累,造就了今天的傳音。

竺兆江的創業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于另辟蹊徑,如果只會踩著前人的足跡前進,是無法找到世外桃源的。最好的成功,是踏實走自己的路。

資料來源

1.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2.傳音創始人竺兆江:出海非洲 載譽回國,證券時報

3.聽兩位中國企業家講「非洲故事」,環球時報,趙覺珵

4.傳音控股:「非洲手機之王」,《中國經濟周刊》,曹煦

5.十二載精耕細作,手機非洲稱「王」,專訪傳音控股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竺兆江,中國對外貿易雜志,王莉莉

6.TA憑什么成為「非洲手機之王」?,新華國際頭條,王小鵬 白林

7.手機中的戰斗機!有個低調的浙江人最近突然紅了,原來非洲每兩部手機里面就有一部是他的!,都市快報,梁應杰

8.中國隱形手機巨頭征戰非洲,財新網,林金冰

9.從中國來,到非洲群眾中去,中國企業家雜志,王雷生

10.「非洲手機之王」,凈利首次下滑,南方都市報

11.中國傳音非洲「封王」:超越蘋果和三星,年銷1.3億部,經濟觀察報,陳伊凡

延伸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