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心法:如何購買股票(3)

2013-05-31 14:12 來源:互聯網

  2. 如何選接班人

  過去出色的表現盡管重要,卻不能以此判斷未來的業績。至關重要的是如何取得業績,經理人如何理解和感知風險。在風險評價標準方面,我們希望找到能力超群的候選人,他能夠預計到經濟形勢前所未有的影響。最后,我們需要全身心為伯克希爾公司效力的候選人,而不僅僅把這當做一份工作。

  隨著時間推移,如果能找到合適的人選,我們將增設1~2名投資經理的職務。每位投資經理的績效薪酬,80%來自于他管理的投資組合,20%來自于其他經理人的投資組合。我們希望為每位成功人士建立一套薪酬體系,促進他們之間相互合作而不是競爭。

  3. 期權和衍生品

  約翰·肯尼思曾經俏皮地評論,經濟學家最節省觀點:他們在研究院學到的觀點能用一輩子。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各大學金融系幾乎都固執地堅持有效市場理論,輕蔑地稱駁倒這一理論的有力事實為“反,F象”。

  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大學教師把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作為披露真相的現行方法來教授。即使沒有絲毫評價期權的能力,你一樣可以成為非常成功的投資者。學生們應該學習的是如何評價一個企業,那才是與投資相關的一切。

  2009年

  “我們經常持有的200多億準現金資產現在只產生很低的收益。但至少我們睡得很安穩。”

  1.我們不會做什么(1)

  查理和我避開我們不能評估其未來的業務,無論他們的產品可能多么激動人心。過去,即使是普通人也能預測到汽車(1910 年)、飛機(1930 年)和電視機(1950 年)這些行業的蓬勃發展。不過,未來則會包含會扼殺所有進軍這些行業的公司的競爭動力,即使幸存者也常常是鮮血淋漓地離開。

  2. 我們不會做什么(2)

  我們從來不依靠陌生人的善意。太大以至于不會失敗不是伯克希爾的退路。相反,我們總是會安排我們的事務,任何可以想到的現金需求將會用我們自有流動資金滿足。

  3. 我們不會做什么(3)

  我們打算讓我們的下屬公司自己經營,我們不對他們在任何程度上的管理或者監督。這表示我們有時候會很晚才發現一些管理問題,還有一些運營和資金決策,如果咨詢查理和我的意見,將不會被執行。但是,我們大多數的經理人極好地使用我們賦予他們的獨立性,他們用保持所有者導向的態度回報我們對他們的信心,這是在一個巨大的機構無價的和非常少見的。我們寧愿承受少數不良決策的可見代價,也不愿意承受因為沉悶的官僚主義而造成的決策太慢(或者根本出不了決策),而導致的無形成本。

  4. 我們不會做什么(4)

  我們不會爭取華爾街的支持;诿襟w或者分析師意見的投資者不是我們的目標投資者。相反,我們需要合伙人,他們加入伯克希爾因為他們希望在一個他們了解的企業做長期投資,也因為這符合他們一致同意的政策。

  2008年

  “謹防那些讓人溢美的投資舉措;偉大的舉動通常都會讓人覺得枯燥無聊”

  1. 關于并購

  在商業上,我們長期以來的公開目標就是成為“最佳買家”,尤其是對那些由家族創立和擁有的生意。想擁有這個稱號,就必須配得上這個稱號。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堅守承諾:避免杠桿收購;給予經理人極大的自主權;和被收購公司同甘共苦,好壞共度(盡管我們更喜歡公司越來越好)。

  2. 競爭者

  前幾年,我們的競爭者被稱為“杠桿收購”(LBO)。但是杠桿收購后來聲名狼藉。因此,收購者要給自己換個馬甲。

  它們的新馬甲是 “私募股權基金”(PE)。這個稱號頗具顛倒事實的誤導性。這些公司購買的商業組織總是得到一個不變的結局,同PE進入之前相比,股權投資在它們資本結構中的構成比例急劇下降。一些才被收購了兩三年的公司,發現自己被PE加給它們的債務推到命懸一線的境地。今天,銀行債券大都在以低于票面價值七折的價格出售。政府公債價格更低。盡管如此,應注意的是,PE公司并沒有對它們的監護公司注入它們急需的股權投資,相反,它們把自己還剩下的資金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相當之“私”。

延伸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