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心法:如何購買股票(2)

2013-05-31 14:12 來源:互聯網

  2. 未來和“不確定性”

  毫無疑問,未來永遠是充滿不確定的,美國從1776年開始就一直面對各種不確定性。周期性的困難在所難免,但是投資者和經理人處在一個對他們極為有利的游戲當中。(道瓊斯工業指數在20世紀從66點漲到了11497點,期間經歷了四次損失慘重的戰爭、一次大蕭條和多次的衰退,最終仍然蹣跚地上升了17320%。而且不要忘了,在整個世紀中投資者還享受了很多的分紅)。

  因為這個游戲的基礎是如此有利,查理和我相信,嘗試按照塔羅牌的順序、“專家”的預測以及商業周期來跳進跳出是一個嚴重的錯誤。置身游戲之外的風險顯然比身在其中的風險要大得多。

  3. 優秀保險公司的四項原則

  它必須(1)了解所有可能會導致理賠損失的風險敞口;(2)保守地評估任何風險敞口實際導致損失的概率以及如果導致損失要賠付的成本;(3)合理制定收取的保費收入水平,以保證扣除預期賠付損失成本和運營費用支出后平均而言還能產生一定的盈利;(4)如果不能收取合意的保費,寧愿選擇離場。

  2011年

  “如果有些事根本就不值得做,也就不值得把它做好。”

  1. 什么時候回購股份

  當滿足兩個條件時,我和查理會選擇股份回購:(1)公司擁有充裕的資金來維持日常運轉和所需的現金流;(2)股票價格遠低于保守估計的公司內在價值。

  只有當回購價格低于股票內在價值時,繼續持有的股東才不會利益受損。

  2. 為什么低價是你的朋友?

  邏輯很簡單:如果你將要在未來成為某只股票的凈買方,要么直接用自己的錢購買或者間接(通過持有一家正在回購股票的公司),當股價上升時你就受害,當股價不振時你獲益。不過,情感因素通常會令事情變得復雜:大多數人,包括將在未來成為凈買入者那些人,看到股價上升會覺得舒服。這些股東就像是看到汽油價格上漲感到高興的通勤者,僅僅因為他們的油箱里已經裝滿了一天汽油。

  3. 投資究竟是什么?

  投資經常被描述為這樣一個過程:現在投入一些錢,期望未來收回更多的錢。在伯克希爾公司,我們采用更加嚴格的標準,把投資定義為:現在把購買力轉讓給別人,基于合理的預期,未來按照名義貨幣收益繳稅之后,還能夠收回更多的購買力。用更加簡潔的話說,投資就是放棄現在的消費,是為了將來某個時候擁有消費更多的能力。

  4. 關于投資風險

  一項投資的風險高低不能用貝塔值來衡量,而應該用可能性來衡量,就是在他計劃持有期限之內,這項投資導致其持有人的購買力出現損失的合理概率。資產的價格可能會巨幅波動,但只要能夠合理地確定這些資產在持有期間能夠帶來購買力的增加,就不能說這項投資是有風險的。

  2010年

  “賽車的一個基本原則是要取得第一 (finish first),但是你首先要完成比賽(first finish)。這同樣適用于商界。”

  1. 金融杠桿

  一些人通過借來的錢成為巨富,但也有人因此一貧如洗。杠桿是具有誘惑力的,一旦從中獲利,很少有人愿意回歸保守的操作方式。一些人在2008 年金融危機中或許體會到,無論多大的數字,和零相乘后都化為烏有。歷史告訴我們,即便由多聰明的人操縱,金融杠桿經常會導致“歸零”。

延伸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