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食餐廳都打三折了,年輕人還是愛不起來
大魚大肉吃了快半個月,看著體重秤上不斷升高的數字,想吃幾頓草壓壓驚。
拿出手機,看到之前常去的輕食餐廳鼻祖新元素推出了3.57折的券,原價554的3人餐,打折后只要198元。
這力度著實不小,但想起去年年底新元素宣布破產結算的消息,卻不免有了一絲告別的氣息。
新元素一度被稱為輕食行業的教科書,經過20年的發展,落下了帷幕,讓人嘆息。更讓人疑惑的是,連甜點都提倡健康的今天,新元素為什么掉隊了?
新元素失去“新元素”
十年前的上海,如果情侶們要約會,精英們要談生意,高端白領要喝下午茶,新元素一定是首選地。
售賣的沙拉、三明治、意面、咖啡在那時看起來還很稀奇;帶露臺的餐廳,走在了時尚前列;連服務員都可以中英雙語交流。
那時的新元素,是健康、時尚、高級的代名詞,是當之無愧的網紅頂流。
圖源@新元素餐廳微博
2015年,新元素發展迎來巔峰:全國門店超過50家,年營業額超過2億,還請到了網球運動員李娜作為代言人,而在這之前的一年,被稱為國內的輕食元年,一大批輕食餐廳出現,紛紛拿到融資。
輕食低熱量、高膳食纖維的特征,代表的是自律、健康、有追求的生活方式,是一小部分人對自我身份的定位和標榜,是新鮮、潮流、時髦的標簽。
可潮流終究會過時,輕食餐廳無法永遠站在潮流的前沿,像是所有的網紅都會過氣一樣,總會有更新鮮好玩兒的東西出現。
當新消費浪潮一波接一波來臨時,高顏值的門店裝修、設計感的餐盤桌椅、精致健康的菜品已經成為了標配。
市井氣的文和友、國潮風的火鍋店、工業感的川菜館,爭奇斗艷的過程里,層出不窮的“新”讓人眼花繚亂。輕食餐廳已然不再是最亮眼的那一個,只要年輕人愿意,他們總能找出更為小眾精致的東西來展示自己的品味,大批網紅店等著他們去打卡。
在這樣的浪潮之中,曾經的網紅頂流如今看起來也只是平平無奇,輕食也不再是什么新鮮的概念。疫情之前,新元素還能保持菜品更新來調動年輕人的好奇心,但自2019年末至今,新元素再未有關于菜品更新的消息。
新元素,失去了“新元素”。
到底是新元素不行,還是輕食不行?
在新元素對外公告中,稱疫情使得“公司一直被沉重的財務狀況所困擾”。
疫情當然是無法忽略的原因,但三年前,疫情還未發生之時,紅極一時的甜心搖滾沙拉就已經倒閉。
不僅是新元素不行,是輕食也不行了嗎?
答案也不盡然。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輕食門店關店3985家,開店達到5792家,在疫情期間實現了逆增長。根據美團外賣的數據顯示,2020年下半年,輕食外賣訂單同比增長50%,同期在線的輕食商家數量同比增長27%。
主打標準化輕食外賣的沙野輕食,已經開店462家,根據窄門餐眼數據顯示,這是當前市場上門店數量最多的輕食品牌。
圖源@沙野輕食官方
均客單價25-30元,并不比其他品類外賣高出很多;門店多為20-30平米標準化外賣店鋪,也能進一步降低成本。
這是線下輕食餐廳不具備的優勢。
疫情影響著人們的就餐習慣,外出就餐頻率降低也影響著餐廳客流。以往的輕食餐廳還能為年輕人提供社交功能,如今它們不會再是年輕人唯一的心頭好。門店租金和人力成本,是線下餐廳不得不面對的負擔。
對食材新鮮度有較高要求的輕食,必然要有強大的供應鏈來支撐,但小品牌們想要打造自己的供應鏈,資金又是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另一方面,輕食餐廳也很難通過提升客單價來增加收入,輕食本身就留給大家“貴”的特征,提升價格意味著將更多的人擋在了餐廳門外。
但在紅餐品牌研究院執行院長樊寧看來,因為某個輕食品牌關停就依此判斷輕食賽道遇冷,也失之偏頗。
健康VS好吃,年輕人都想要
樊寧認為,輕食面臨的真正問題是,消費者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既要吃得好,又要吃得健康,消費者不做選擇題。”
出現在輕食餐下面的評價,不乏難吃、貴、吃不飽等高頻詞。
在樊寧看來,以重油、重口味為代表的川渝火鍋,在這些年能夠繁榮發展,是川渝火鍋不斷改良食材、用油和配方的后果,而“反觀輕食賽道,在口味接受度方面的創新確實乏善可陳,讓消費者把健康和不好吃產生了聯想,形成了類似的認知固化,極大束縛了輕食賽道的發展潛力”。
閉上眼睛想,提到一份輕食,你能想到番茄、紫菜、雞胸肉、雞蛋、玉米、胡蘿卜、生菜……無論品牌們如何創新,輕食食材也逃不出常見的品類,互相之間,只是大同小異,吃哪家都不會差很多。
在0糖0脂不斷深入人心的今天,年輕人高舉的健康旗幟,也常常一門是玄學。
他們相信,好身材來自健康的飲食習慣,他們知道,吃得健康也能讓自己精力充沛,但轉身,陪伴他們每一個周日下午和充滿激情夜晚的,是火鍋、炸雞、甜品。
減肥是要減的,健康是要喊的,但不必這么認真,雖然他們也相信吃三個月的“草”就能獲得理想中的身材,但這樣一來,生活還有什么樂趣呢?
當他們想起要養生、想到夏天來臨要露肉時,他們會想到,該吃幾頓素的了。輕食只是心血來潮時的生活點綴,而不是高頻必需品。
輕食的目標群體,是健身人士、是城市白領、是追逐時尚對身材有要求的年輕女性。樊寧認為,這也是輕食發展面臨的另一大束縛:消費場景相對狹窄,“和其他品類相比,輕食的社交消費場景非常有限,反倒是一人食、工作餐場景相對更普遍”。
不過,在健康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樊寧認為,輕食賽道依然充滿機會,“從整體的消費趨勢來看,消費者對于健康飲食的需求沒有減少,反而在不斷提高”。
想要把這些機會轉化為市場,想要在消費者的生活中占有更多的比重,輕食品牌們要先解決當下的問題。
延伸 · 閱讀
- 2022-07-02餐飲內卷這件事,到底有多奇葩?
- 2022-07-01推廣疫情防控保險 鼓勵優先支持物流、
- 2022-06-29指定餐飲機構消費千元可買平價飛天茅臺
- 2022-06-23越來越多的餐飲店不想入駐商場了?
- 2022-06-20消費升級偏愛年輕人
- 2022-06-18爆火的露營:讓年輕人上癮,但賺錢嗎?